•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二战全史

    二战全史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1973

    主演:劳伦斯·奥利弗 

    导演:Ted Childs 

    猜你喜欢

     剧照

    二战全史 剧照 NO.1二战全史 剧照 NO.2二战全史 剧照 NO.3二战全史 剧照 NO.4二战全史 剧照 NO.5二战全史 剧照 NO.6二战全史 剧照 NO.16二战全史 剧照 NO.17二战全史 剧照 NO.18二战全史 剧照 NO.19二战全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长篇影评

     1 ) 二战全史观影感受

    1.新的德国

    太喜欢看这一集中穿插的德国自己制作的宣传片了,好看。不过毕竟冷战中的英国作品,BBC做派明显,明目张胆映射苏联。

    纳粹抓住了最迫切渴望改变生活状态的一大群人,而在被失业浪潮席卷德国,这样的人大把大把的抓,所以“群众基础”好。

    善于转嫁国内矛盾,不过凡尔赛条约是客观存在的,发展完全被抑制反抗是必然的,被当作靶子是必然的。

    对波兰发动战争前先和苏联搞好关系,(还有其他地区的攻占)既是远交近攻的具体操作,同时也是弱国的耻辱,弱国无外交,其他国家要灭了你,你连发言权都没有。

    消灭你,与你何干。

    具体出兵前还会在民众中传播日耳曼人民哭诉波兰悲惨生活的小视频再激发一波民怨,凝聚一波民心,有趣。

    不过,说实话,看到现在,如果没有对犹太人的迫害,德国做的事还可以理解。

    2.奇怪的战争

    张伯伦手握英国空军只用来在德国投放反战传单。天真的可爱。

    反对军国主义的挪威怕城市像华沙一样被破坏,所以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德国。号称来保护挪威人民的英法联军,连必备的雪橇都忘带了,使挪威多城被战火淹没。都挺奇葩。

    芬兰士兵这么强吗,能以少胜多胜苏联。“白色死神”狙击手

    丘吉尔上台了

    3.法国

    法国太搞笑了统帅不在前线在巴黎城郊,而且所在地没有无线的,得骑摩托兵传递消息👏

     2 ) 相关

    【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指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在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妥协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地。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战败,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数百万讲德语的居民被驱赶到德国。


    【慕尼黑会议】
              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1938年9月19日,英法联合照会捷政府,压制捷接受德国关于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无理要求,捷政府被迫接受。9月22日,张伯伦向希特勒通报这一情况,希特勒则对捷提出更为苛刻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断然予以拒绝,希特勒则使战争讹诈升级。9月29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于30日凌晨1时签署《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同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水晶之夜】
              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3 ) 铭记这一切

    铭记这一切
    希特勒的蛊惑,民众的疯狂
    德国人在崭新的第三帝国首都柏林意气风发的游行
    狂热纳粹礼斜举右手的森林

    铭记这一切
    柏林的废墟中女人老人和孩子木然而行
    德国所有的城市满目疮痍

    铭记这一切
    日本举国狂热迅速占领广袤的土地
    而后东京燃烧弹后的废墟尸体
    广岛长崎的蘑菇云

    铭记这一切
    年轻的战士死在雪地、沙漠、小岛、海底、高山、泥地中
    死在战俘营

    铭记这一切
    女人老人和孩子死于轰炸、屠杀、饥饿
    无论哪个国籍,身处何方
    还有毒气室焚烧炉中的犹太人

    铭记这一切
    铭记战争对人的异化
    铭记人性的卑劣和闪光
    铭记复仇的复仇

    铭记普通人的无力无奈
    铭记普通人的选择

    铭记这段历史
    这段不应忘记的历史

     4 ) 慰安妇之于日本兵

    第十四集 可爱的明天,说的是缅甸战场。里面有中国远征军,但画面不多。在那片丛林里,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缅甸人,美国人,日本人,互相残杀,很残酷。

    片中采访了前日军下级军官,他说: 战场上的娱乐放松? 有的。有日本来的艺伎,但数量很少,只够高级军官有份。中级军官有军官俱乐部,可以先酗酒再狂唱小曲。看来这个日军熟谙英国文化,他甚至知道英军流行的战地小曲,并把它和日军战地小曲做了比较,访谈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开心,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然后,又复杂地说,不过我们士兵是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娱乐的,只要有钱,我们就去找,就是你们说的慰安妇。因为明天就会去死了。。。

    说到慰安妇的来源,他说: 大多数都是高丽人,士兵们都很尊敬她们,因为除了她们还会有谁想到这地狱战场呢。。。

     5 ) 美国巧克力和德国面包

    第十九集 钳形攻势 说的是阿登反击战和市场花园行动。著名的脖子挎着MG42子弹带,目光凶残又绝望的武装党卫军小哥出现了真实影像。没错,他穿着脏脏的豌豆迷彩战斗服,酷酷地叼着香烟,凶狠又疲惫地盯着摄像机,边上还站着几个一样充满着死神气息和邪魅,一样疲惫的的德军战士。看到这一幕,很容易你就变成德粉了。

    但是,接下来的镜头就变得幽默了。年轻的武装党卫军士兵们开心滴对着镜头大嚼着美国巧克力,美军战俘们微笑着翻着自己的背囊。德国老兵回忆道,我们有足够的面包,而美国人有很多巧克力,他们要跟我们换。这下我们有巧克力吃了,美国人也有面包吃了。原来如此。。。

     6 ) 随便记下一点东西

    德国在苏联的坦克大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德军3600辆坦克对苏联的2700辆坦克。

    Rommel在沙漠对上蒙哥利亚发生的最大的坦克大战是,隆美尔只有不足100辆坦克,而蒙哥利亚有800辆美国最先进的坦克,并且占据空军优势,以及人力优势——2:1德国。
    所以这个战争战术就没什么特别好说的了。
    从一开始希特勒的就只顾着苏联那边的战争,隆美尔的沙漠之战根本就是一直处于供给有问题的状态。但是沙漠之狐依然把战线推到了就要近埃及的地方。。。。


    除此以外,希特勒真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啊。从冯xxx在苏联的战败之势已定,到隆美尔在南非的战役没得打,一直到英美每天轰炸德国、苏联入侵,希特勒都是没有放弃,撑到了最后一刻,最终选择自杀的。他对冯xxx和隆美尔的要求都是不许撤退,告诉冯xxx要战斗到直到最后一个人死掉。总觉得这样的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的。不知道这样坚定决心的起始是什么样的

     7 ) 法国女人

    第十七集 黎明 这集说的是诺曼底登陆。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可惜没有留下很精彩的影像,出现最多的就是登陆前的物资准备和登陆后的推进,就像一个物流公司在运转,这头上货上客,那头卸货下客。我们绝对要感谢斯皮尔伯格,他给后人们还原了奥马哈海滩的惨烈。

    对几个镜头印象颇深,因为战争没法让女人走开,法国女人也不例外。

    之一,海滩边沮丧惶恐的德军帅哥战俘,他的法国女友死命抱着他痛哭,昏厥瘫倒在地,周围的美军同情和无奈地看着这对马上要分离的恋人。

    之二,断瓦残垣的路边,两个法国女青年拿着香槟酒或是白兰地向美军致意。坦克们没法停,绝尘而去,步兵们时不时有人停下来接受致意,喝一杯后匆匆离去。

    之三,巴黎街头落单的德军士兵负伤倒在街头,怀里还抱着枪,人们试探着向他围去。男人们缩在后面,一个妙龄女子走在最前,抽走伤兵的枪,把他翻个身,男人们这才一拥而上。

     8 ) 最好的二战纪录片

    记忆中最好的二战纪录片。这套纪录片的强大在于采访的那些当事人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当初是94年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广东电视台引进配音的纪录片,那时候还小,光是看热闹,觉得采访人物最没劲,后来在大西洋之战那一集中赫然发现采访的一个老人下面的署名竟然是卡尔·邓尼茨。才知道这片子中这些“嘉宾”是何等强大。后来始终找不到广东台配音的版本,只有原音。
    可惜毕竟是英国拍的,对太平洋战场明显不重视,而对英国战场介绍的却十分详细。

     短评

    资料全得!!字幕粪得!!!

    6分钟前
    • 🍒
    • 力荐

    70年代英国的纪录片,肯定有冷战思维。比如西线事无巨细,连英国灯火管制死了几人都说了,但东线几次大战都没有提及;再如市场花园行动寥寥数语,却大篇幅谈华沙起义多惨烈,指责苏军见死不救;亚太战场只有几集,还专门花时间说了苏军的军纪。不过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是不错的纪录片。

    7分钟前
    • 西绪弗斯无所措
    • 力荐

    卡司无比强大,就差没采访希特勒了

    8分钟前
    • Pluto
    • 力荐

    感觉和中国拍的最大的不同是,英国人会请一些相关的人物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而中国的那部总是找一些专家。。。

    13分钟前
    • beren
    • 力荐

    非常好看,比时下拍的回顾二战的纪录片好看太多。

    17分钟前
    • 暗语江湖
    • 力荐

    极好,艺术水准

    22分钟前
    • NVHZ
    • 力荐

    有施佩尔和荣格的采访

    26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A-

    30分钟前
    • 弓长忄享
    • 推荐

    大量战时影像资料和二战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最真切的还原了战火摧残的年代,太多人为的偶然共同酿就历史的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换得前车之鉴,值得所有活在当下或是将来的世人为之思考。

    33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这样的历史纪录片是得早点拍,73年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第一手的采访,要不过去了就没了。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说的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拍摄时间有关。

    35分钟前
    • air
    • 推荐

    珍贵史料,既真实又人性,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

    38分钟前
    • 兰州板砖
    • 力荐

    对二战相对全面的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部分观点和我们有些出入,而且对东方战场几乎不关心,20多集的纪录片,关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介绍不到五集,或许真的亚洲战场的地位不够,但是作为一个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度的民众,感觉被轻视了。。。

    43分钟前
    • 妙先生
    • 推荐

    明明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嘛,拖了这么多日本兵力,居然26集里才出现不到20分钟,跟意呆利一样可怜><…嘛,除了有点儿太过西方视角之外,这么细致入微关注个人经历与心理的人文视角的二战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44分钟前
    • nelory
    • 力荐

    我反复看过的我以为世上最好的记录片。某集,一个德国女人说起战时她因为害怕只同意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两天。第三天一早,犹太夫妇悄然离开。后来她知道这对犹太夫妇在火车站买票时被抓,并被送往奥斯维辛处死。她说:我痛恨希特勒,因为他把我变成了杀人犯。讲述这样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

    45分钟前
    • 胡成
    • 力荐

    第一次全面直观三维立体全时空全角度了解二战,对于所谓代表正义的协约国与代表邪恶的轴心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起人类史上最大型最惨烈最血腥最凶残的战争,实际上是一起国家复仇而未遂事件,正义一方也是由不正义始,各种求全与绥靖与隔岸观火,甚至丑恶如苏联,居然为虎作怅,直到火烧自家门。

    47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讲的比较客观,虽然站在西方人立场上来说,但是立场没有对错之分,讲的很不错的

    49分钟前
    • 悔青了肠子的人
    • 力荐

    最珍贵之处是对战争参与者的参访,包括纳粹德国和日本。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E11中对邓尼茨等潜艇指挥官的采访。当谈到狼群战术运用之初的成功,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你才意识到侵略者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50分钟前
    • MicroIvan
    • 力荐

    全套720P收藏着,果然二战中国不是主角啊,勿忘国耻!PS:这部纪录片客观印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55分钟前
    • 狂图
    • 力荐

    无论有怎样的后见之明,如此豪华的被采访者阵容都将永远也不可复得了。

    6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力荐

    引进版把劳伦斯奥利弗的开场白删去了。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