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庆余年

    庆余年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袁泉,于荣光,辛芷蕾,李纯,宋轶,刘桦,田雨,王阳,于小伟,郭麒麟,高曙光,李强,于洋,海一天,肖战,佟梦实,刘端端,张昊唯,李俊贤,刘润南,韩玖诺,刘美彤,韩昊霖,崔志刚,贾景晖,代文雯,李子峰,崔鹏,杜玉明,赵柯,许还山,曹翠芬,李建义,郑毓芝,梁爱琪,李洪权,赫子铭,罗二羊,傅迦,赵振廷,董可飞,康杰,张恒瑞,郭家诺,常铖,于安,淮文,孙亦沐,王铮,邓童天 

    导演:孙皓 

    猜你喜欢

     剧照

    庆余年 剧照 NO.1庆余年 剧照 NO.2庆余年 剧照 NO.3庆余年 剧照 NO.4庆余年 剧照 NO.5庆余年 剧照 NO.6庆余年 剧照 NO.16庆余年 剧照 NO.17庆余年 剧照 NO.18庆余年 剧照 NO.19庆余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某大学文学史专业的学生张庆熟读古典名著,但他用现代观念剖析古代文学史的论文命题不被叶教授所认可。为了让叶教授成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张庆决定通过写小说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在他的小说中,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自小跟随奶奶生活在海边小城澹州,随着一位老师的突然造访,他看似平静的生活开始直面重重的危机与考验。在神秘老师和一位蒙眼守护者的指点下,范闲熟识药性药理,修炼霸道真气并精进武艺,而后接连化解了诸多危局。因对身世之谜的好奇,范闲离开澹州,前赴京都。  在京都,范闲凭借过人的智谋与勇武成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他先以诗文冠绝京都,而后出使邻国,营救人质,整合谍报网,查处震动朝野的走私案……这个过程中,范闲饱尝人间冷暖并坚守对正义、良善的坚持,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与锤炼,书写了光彩的人生传奇。

     长篇影评

     1 ) 如果这都算国产良心剧。。。

    坚持到了第十五集左右,对不起我实在受不了了,身为一个屁民恶心就恶心了本不想说什么,转了一圈无论微博,豆瓣,知乎全都好评如潮,以至于让我对自己的审美都产生了怀疑。。

    女主一直在扮白莲花,男主在装聪明,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台词说得都让人出戏,逻辑混乱,感情戏薄弱。一个刺杀你未成的刺客突然就冰释前嫌推心置腹了,相处没几天就要死要活替人报仇了。男女主的感情戏还是搞几百年前互猜名字那套,低级不低级啊。你当人傻逼啊郡主的衣着说自己是个丫鬟?男主还信了?范闲跟叶灵儿的武打戏让我忍不住想大喊:不要再打了!要打去练舞室打!作为一个看过原著的人来说本以为王倦这个名字或许更能抬高这部小说的层次。。。

    最可悲的是,一群实力老演员,硬生生凑出一滩屎来,一声叹息。

     2 ) 失去了灵魂的主角,不是那个范闲

    最近又把原著看了一遍,剧也追到了三十来集,更新一下,之前写的太粗糙。

    --------------------------

    原著中的范闲是一个重生者,作为上辈子瘫痪几十年一事无成的人,他对于活好这辈子有着强烈的渴望,幸运的是,他的出身让他有了实现愿望的机会,他也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很出彩。

    大众面前的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有正义感,颜值爆棚(原著描述比女人还漂亮),还在权臣的道路上如鱼得水。他是一场夜宴中作出诗词百首而名动天下的大才子,也是揭发科举弊案而被文人敬仰的小范大人。

    看起来像一个脸谱化的人物,但真实的范闲并不是这么简单。

    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心理上比同龄人成熟很多,看似轻佻,实则城府深沉、圆滑老到、善于伪装,在错综复杂的朝堂局势中游刃有余,接手监察院、内库,逐步成长为一个权臣。除了先天的优势外,他自身优秀的特质也不可或缺。

    而剧中的范闲差太多了,看不出多少稳重,在到处都是耳目的皇宫里居然敢肆意谈论皇家的不是,别人好意提醒他还满不在乎,这要是被拿来做文章谁都救不了,这种没脑子的行为根本活不过第一集。

    这本书主要在讲权谋,范闲大多数时候也在搞斗争,他勤于谋划算计、擅长判断局势,喜欢提前布局。为了对付长公主等人,在皇帝身边安插钉子;为了斗倒江南明家各种设套,甚至跟北齐皇帝合作,一步步将对手逼上绝路。分化瓦解、肉体消灭,把二皇子的势力清理的干干净净,逼的长公主一步步退让,太子也被打压的不敢动弹,在朝中风头一时无两。

    这里面的权谋斗争非常精彩,那种层层推进后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可以说相当畅快淋漓。而剧里少有描绘范闲的谋划布局,很多情节被砍,主角迄今也没什么大动作,接手监察院最重要的是组建启年小组,培养心腹势力,不知道他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不只是个权谋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行勇士,有着超人的胆识,机敏的大脑,果敢的作风。不管是设计追杀肖恩,还是挟持北齐皇帝,以及遭遇叛军埋伏,都是在万分惊险中觅得机会最终翻盘,而不是靠什么主角光环。就目前的剧集来看,没怎么体现出来,看后面怎么刻画吧。

    范闲最值得欣赏的是他足够上进,经历了瘫痪人生的他拼命的想变强大,即使出身优渥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岁习武,六岁接受五竹的残酷训练,在闻名天下后也没停止过对武道的追求,中间还经历真气尽散、武功全无、险些经脉尽碎这种绝望的境地。也正是因为拼命,他的身手从刚进京不到七品逐步提升到九品,面对生死搏杀时能一次次笑到最后。剧中他进京后都看不到有修习武学,接下来还要面对一堆九品的对手,这是准备靠主角光环一路过关斩将?

    这本书的主线是复仇,范闲至始至终在探寻真相:关于神庙、关于叶轻眉的一切,尤其是她的死因。接手监察院、内库,建立自己的势力,成为一代权臣,斗倒一个又一个敌人,让当年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直到打败那个大boss为叶轻眉复了仇。可以说这本书的主线是很明晰的,主角也是有目的的稳步迈进。这部剧就没搞清楚推动力是什么,主角仿佛在随波逐流,任凭那些老狐狸安排,他的想法与思考太少,建议多加些独白。

    从人品上来讲,范闲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行事风格有时不那么君子,会耍一些无耻的小手段(这点海棠朵朵深有体会),也不吝于用阴暗手段达到目标,对待敌人足够冷血,杀人不会优柔寡断。剧里实在太温和了,缺少那股狠劲,也没有快意恩仇的畅快。迄今杀的唯一一个程巨树还是出于为友复仇的大义。

    虽然性格有冷血暗黑的一面,但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多情人,周围的亲人朋友都是他竭力守护的对象,我觉得这是他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在随时可能要命的环境中,为了亲人去隐忍、去妥协、去谋划,若若不喜欢皇帝的指婚,他就跟北齐人做利益交换,绕一大圈最终推掉婚约。对敌人来说多情是他的软肋,但也是他最坚固的铠甲,若若、婉儿、范建、王启年、陈萍萍,这些都是能永远站在他身后的人。

    上面说的电视剧的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锅不能全扣到广电头上,很多东西不是不能拍,只是没拍好。主角的形象不够饱满,相比原著缺失不少,很多人说改成这样比较讨喜,但书中的范闲有正气、有谋略、有手段,每一步都走的不轻松,这样的角色才是血肉丰满,能产生认同感的。如果缺乏了这种真实感,角色轻轻松松就混的风生水起,那才是开了主角光环,更像是意淫的作品。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当然不用拘泥于原著,但也得剧情合理,逻辑能自洽,不一定要比原著好,但也别天马行空的瞎改。这部剧里不合逻辑的地方着实不少,是很大的硬伤。

    明明是偷偷潜进去的场景,偏要光明正大慢悠悠地走进去,就算不爬房顶也得各种躲避啊,生怕别人看不见?这种弱智的场景还不止一次两次,看到真是尴尬无比。

    二皇子母亲的面瘫脸?感觉她完全不在状态啊,这不是淡雅,也不是书卷气,这叫痴呆症。

    牛栏街刺杀发生后,现场就来了个王启年,那些先接到通知的监察院的人呢?维持治安的京都府的人呢?主角就这么一个人走回去,若若都赶来了还看不见那些人。

    太子闯监察院那出戏,把他描绘的太无脑,先不说他本性仁慈。监察院是皇帝监察天下的利器,在庆国有超然的地位,无人不惧,陈萍萍更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太子在二皇子的竞争压力下,根本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至少明面上如此),这么嚣张得闯监察院除非他脑子秀逗了,而且事后还一点事都没有。这剧情能不能认真一点?

    辛其物是太子重要谋士,也是鸿胪寺(外交部)主官,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国形象,书里这人很沉稳,剧里居然改成了一轻浮的小丑?这种强行幽默要不得。原著的基调是严肃的权谋斗争,而这剧一开始就是搞笑风,为了吸引大众可以理解,毕竟一直绷着太沉闷,但笑点太低级就很尬,像五竹调侃叶轻眉的对话、婉儿问范闲抄袭的诗词,就很有幽默感,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不专业的场景一抓一大把,不过最想吐槽的还是牛栏街案的后续情节。原著中并没有人怀疑杀林珙的是范闲,因为林珙策划谋杀范闲这事不能说开,勾结敌国刺客刺杀朝廷命官,这妥妥的叛国罪是要祸及家人的,林若甫根本不敢承认儿子有勾结敌国,众人也心照不宣。在剧里司理理的口供明明是绝密的,为什么林珙谋害范闲就成了众人皆知的事?还一点都不影响他家人,这也太荒诞了!

    剧里将范闲有杀害林珙嫌疑的事大做文章,牵扯出林若甫的愤懑、范闲与婉儿的冲突等,将矛盾复杂化,把人性描绘的更加赤裸裸,这个改编思路不错,但缘由并不符合逻辑。

    最后再说说一些其他角色的偏差:

    叶灵儿是一个活泼豪爽的小姑娘,书中说她最吸引人的是那双明亮的眼睛,剧里的实在太平庸了,没气质,甚至有点土。想到她我脑袋里就是那副苦瓜脸,缺少那股少女的灵动。嗯,叶灵儿缺灵性。

    还有范思辙母子,看过原著的大都不会对他俩有好感。一个参与暗杀12岁的范闲,在剧里被洗白了;另一个偷偷怂恿小皇子做生意,打着范闲的名号,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残害女性,还差点让范闲在朝中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剧里这人竟然变成了搞笑担当的活宝?好吧,为了吸引观众。

    其他人物要么符合原著,要么改动比较合理,我倒是好奇后面海棠和范闲的关系该怎么处理,书中这两人是比较暧昧的,而且中间掺杂了太多的利益与算计,一会儿敌人、一会儿情人。中后期的剧情推进,根本离不开他俩这么复杂的关系。把暧昧拍出来吧,这让前面跟婉儿的感情线很尴尬;要是关系摘得太干净,那剧情得大刀阔斧的砍,不知道编剧和导演能不能hold得住。

     3 ) 不是人人平等,这原本是一个子弑父的故事——来着原著粉的吐槽

    看至13集,发觉一个事实,别拿它当原著看可能观感会好很多。

    评分很高,但这不是我想看的庆余年。

    原著老粉,对于庆余年至少翻了五遍以上。电视剧开播前,曾对电视剧有所期待,毕竟有陈道明,吴刚两位老戏骨的加入。如今播至第6集,却总觉得改编的失了几分味道。情节与小说很像,却失去了它的灵魂——这部剧的主题,从来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一个父杀母,子弑父,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导演和编剧或许没看过小说,或许只知道拿电视剧套路改编,毁了不少经典人物,让人看不下去。所幸,相对于将夜来说,已进步不少。3星给剧情,1星给陈道明老师的演技,编剧导演扣一星。

    先大体讲一下主角他妈及主角,再和剧版对照着讲主角的故事吧。

    叶轻眉(范闲之母),从现代穿越至古代(其实是未来,背景设定为世界文明毁灭以后重新发展成古代文明的程度),带出了几本锻炼身体的方法(造就武学四大宗师),创造了几种现代工艺(玻璃,香皂等),为庆国打下了内库(钱)的基础。又拿着一把巴雷特,狙杀了前朝王爷,使当时本是王爷的庆帝登上皇位(还把庆帝迷晕后借种,这才有了范闲)。爱慕者众,五竹(机器人)、陈院长(跛子)、范建等。在怀孕生产之际,被太后、皇后以及附属势力杀掉(实际庆帝是谋划的,调开所有保护叶轻眉的人),结束了开挂的一生。

    之后主角登场,开始了他为母复仇的日子。夺内库,掌监察,接手东夷城,杀燕小乙,灭太子、长公主,和北齐皇帝滚床单,葬陈萍萍(个人觉得全书最高潮),战庆帝,寻神庙。

    第一集,开头穿越设定给改成文学教授不赞同用现代观年刨析古代文学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你没学过???之后就莫名奇妙写起小说了,你跟一个文学教授谈网络小说也是脑回路清奇。不过这都不是主线剧情,随便你改,我忍了。(毕竟袁泉漂亮)

    但陈院长赶回来以后不需要点这么明白吧,毕竟他只听庆帝的,有人藏得更深,只可能是庆帝,以他老谋深算的性格,哪怕有疑问,也不会说(毕竟是为了保护范闲的存在这个秘密,小说里差点灭了现场所有黑骑的狠人)。

    范闲打周管家耳光那一幕虽然很爽,但小孩子力气有那么大?(哪怕练过霸道真气),打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削他颜面好吗!!!同理,打黑砖那飞的也太高了吧。影视需要改编,需要夸张,好,我忍了。

    费介五竹教课这段我觉得改编还挺搞笑的,但五竹从悬崖跳下去应该和叶流云打一架的啊,下去的场景也就是掉了威亚,也太简陋了吧(四大宗师看着跟个小毛贼是的,经费去哪了?好好打一架不必费介夸两句更能树立人物形象?!) 另外,提司腰牌上没写提司,是后期才知道的,电视剧里弄得跟十块钱俩一样。 而且没必要给红衣其实那么多戏份,来个人报信就好了(别跟我说这群人是虎卫,敢光明正大的用虎卫来做私活,范建不想活了?)

    第二集,更大的槽点来了,杀手密谋来杀范闲,给全府的人下毒干嘛?秘密下毒,行刺,懂吗?全府都中毒了,范闲还会吃那道菜?范闲吃菜就是为了要掩饰有人下毒这事情,结果下了毒还毒不死人,你闹着玩呢???

    还调虎离山,老夫人哪有什么仇人,强行加戏,不喜欢

    之后刀一架脖子上,还没威胁,监察院的人就把行动给暴露了?老跛子(陈萍萍院长,吴刚饰演),你看看你带的兵,一届不如一届了。(滕子京来源于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为猫腻的恶趣味,此处给他加了妻女被抓,被陷害,忠心耿耿跟着主角的戏码是电视剧经典狗腿子的写法,虽是改编,凑合能看,其实黑骑首领更适合这段戏,导演要不考虑一下)

    周管家谋害的结果只是被打折了腿,按理说应该挂了,估计是为了过审。勉强接受。但言冰云去做卧底的事情有点大张旗鼓了,这种事情,不出马车就算保密了???贵编剧和导演脑子咋想的。言公子是一个很能伪装,很有心计的人,哪会这么抢腰牌,抢到以后不怕陈院长收拾他?好好一个卧薪尝胆的人设,被毁成什么了。

    王启年改编的挺讨喜,暂且不谈。但还没进城就安排妓女,安排侍卫杀侍女???怕是安排的有点过于做作,庆帝一开始并未保护范闲,他只是下了旨意召范闲入宫(撒了鱼饵),他是一个强大且冷酷的男人,而不是一个慈父,他是旁观者,不是入局人。

    在大庆境内,还有人敢对庆帝不利???剑拔弩张的,反而显得庆帝没有御下之能。真正的庆帝不允许手下有一丝不稳定因素。(宫典和太子的戏加的也是奇怪,说是断交的,却把为啥断交说的明明白白,就差在脸上写:太子殿下,我在陛下面前暴露了,不能再为你卧底了,你小心点)

    又一大槽点来了,主要人物长公主刻画的不正确。长公主是庆帝的亲妹妹,年轻时与叶轻眉争,没争过,但心机手段也很厉害。她喜欢庆帝,庆帝也曾馋过她的身子,但为了自己的贤明,不曾下手。所以在得知长公主勾搭上太子时,会那么震怒,才想杀长公主,使得长公主设下大东山之围,发起叛乱,结果到了这你跟我说她不是陛下的亲妹妹,你搞笑呢???(其实这一段特别像菊花台的那一段,我心中的最最理想的庆帝是周润发,够霸气;虽然道明叔也不错)

    长公主那么聪慧的人,会不知道求太后没用?(她智商可比太后高)。

    洪四痒地位超然,不会轻易像普通太监那样伴架,而是大事才伺候(毕竟9品强者,伪四大宗师),这里逻辑有点崩。最重要的一点,他首先终于皇帝,其次才忠于太后,这点如果都不一样,导演就是毁了他。

    范闲不是第一天穿越来,不是不了解这样的社会,非要树立一个人人平等,和尊卑有别的社会脱节的形象太俗套。包括不收滕子京为仆人,都是太矫情。小说的主旨是复仇,不是人人平等与自由(这是叶轻眉的主旨,不是范闲的主旨,范闲只是觉得她妈死的冤)

    第五集 叶灵儿什么身份,一个大小姐和厨子骑同一匹马,女子清誉何在?(我以为是女演员不会骑马,需要找人带着,但这样很毁形象,要是能拍出叶灵儿提着厨子骑着马回来,形象会更丰富一点,虽然不好拍)

    第六集槽点更更多!!!!

    监察院是个很普通的建筑,没那么阴森,死囚还能跑出来,陈院长怎么管的人?而且石碑上的字都被人改了,“我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被改成人人为龙,有种望子成龙的感觉,不够霸气,而且这句话不应该刻上去,应该在陈院长和庆帝最后搏命的时候说,更有冲击力。剧里最大的秘密就是庆帝杀了叶轻眉,陈院长,范建为此相互猜忌十几年,这里却弄得人人都知道似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其次诗会真没这么重要,只是范闲装了个B而已,没必要庆帝关注,铺垫过重。庄莫闲出场时可以重一点,这次不值得。

    第一次写这么多影评,也是为了怀念自己阅读时的乐趣。后续可能会再补充,先写这么多吧。

     4 ) 风格定位混乱,选角不够贴切

    【剧评本身就是客观分析加上主观喜好,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偏见。可能鱼与熊掌,皆我所欲;也可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人酷爱香菜,也有人一闻到香菜味就呕吐。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彼此说服不了,就不必强求观点一致,各得其乐就好】

    《庆余年》本是一部天马行空的穿越小说,电视剧采用了大量的正剧演员,看到有文章说,导演就是想把它拍出正剧感,我个人无法理解这种定位。要知道这不仅是一部穿越小说,而且还架空了历史、颠覆了历史,是一部充满“杰克苏”男主光环的想象爽文,怎么能用历史正剧的文化积淀与厚重感去诠释和演绎它呢?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人穿着一条新潮时尚的破洞牛仔裤,却硬要披上一件传统的汉服外衫,感觉荒唐不伦不类。

    目前看了前几集,觉得在演员选角方面也并不贴合人物。不要过分迷信用演技来弥补,每个人的形象气质都有局限性,那种“千人千面”的神演技 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演员都达不到这种程度。一些火爆剧之所以火爆实非偶然,首要一点就是选角合适,主配角形象气质贴切,演技不差,剧情逻辑通畅无硬伤,这剧就成功了一半。

    作为演员,选择角色时应该懂得在什么年龄扮演什么人物。任凭你演技再有自信,年龄和角色相比,也不能差别过大(个人觉得如果演员特别显年轻,与角色年龄顶多相差个十一二岁,尚可接受),不同的人生阶段自有它的阅历和岁月痕迹,一个满面沧桑的中年人怎么能演得出少年时期那种清澈灵动的眼神呢?仅靠表演经验技巧来塑造角色是很难说服人的,再加上整部剧风格定位错位,因此一路观剧下来违和感总是挥之不去。

    看了前几集,简单说些初步感受:

    1.演惯了历史正剧、舞台剧、话剧的老戏骨们演技没话说,气场也足够强大,但是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台词腔调……总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模式感,还是摆脱不了达康书记和康熙大帝的影子,举止端着架子,说话拿捏着腔调,没有突破之前的影视角色形象,看剧的时候会时不时地恍惚出戏。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观影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也看不出那是梁家辉饰演的,直到影片结束后,看到演职员表字幕非常震惊。有的演员演戏能让观众只看到角色而忘了自己,有的演员演戏却让观众时刻记得这是谁在演……也许演技是否能进入化境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2.主演张若昀感觉不太适合古装形象,他的现代装和军阀装一直都挺不错的,虽不是第一眼帅哥,但挺耐看。庆剧里第一集饰演大学生也是可的,但他的古装范闲形象却出奇地违和。很多人吐槽这张脸不符合书中描写的范闲“容貌俊美无双,尤胜于女子”的形象,其实美丑倒在其次,主要是年龄感不符合少年设定,扮相没有说服力。张若昀本就生了一副老成的长相,如今又已31岁,在庆剧中看起来胖了很多,面颊松肿,身形壮硕,眼神不再清澈,剧组的服化道造型设计和灯光也不给力,非但没有扬长避短,反而一再做减分项。

    额前设计的碎刘海儿,油腻的发型、灰暗的面色、厚重的服饰显得腰粗背厚脖子短,不但没有清新自然的少年气息,更让16岁的范闲看起来油腻感堪比36岁。

    相同情况的还有隔壁电视剧里的男主罗晋,男女主朱亚文、汤唯等,都是集体以四十高龄出演少男少女,看得观众一片违和如鲠在喉。当然并不是说演员就一定也要16岁20岁,而是选角时总要考虑年龄和形象差别,你相差了十几岁二十几岁还顶着已经发福肿胖的形象硬去演天真,也太自欺欺人了。比如刘晓庆演技功底极其深厚《小花》一角脍炙人口,但她演的丫头你能说服自己相信?《如懿传》里的周迅初出场时的少女如懿感觉十分违和,但后期她的如懿形象就特别动人特别出彩,那是因为形象合适了感觉贴服了,出色灵性的演技立刻能发挥作用;还珠里的小燕子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人,但如果今天你再让人到中年的赵薇去扮演少女小燕子,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视剧不像舞台剧或话剧那样属于远距离观赏,观众看不清面部形体细节。在4K超清镜头下,所有的真实一览无余,强光和滤镜也遮掩不了松弛的皮肤状态。谁也无法永远地停驻在影视剧舞台的中心,早晚而已。

    红起来的明星们都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恐慌感,生恐自己会被新人取代,即使是实力演技派演员,在年龄问题上也是明知故犯、前仆后继;至于火爆起来的流量明星们更是将日程安排得满满不敢休息,一部剧拍完立刻赶赴下一个片场,明星团队和经纪人只想趁热打铁快速圈钱,广告代言综艺影视歌舞全面踏足,透支身体健康奔波应付,如此不爱惜羽毛,过分消耗自己曝光自己,如果不设法提升充电修炼演技,积累的能量全部耗尽后该怎么办?

    一个出色的演员,要想让观众相信你所饰演的人物角色,首先要学会隐藏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多地暴露在大众面前,也不要频繁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当然,身处残酷的演艺圈,面对名利的诱惑、行业的惨淡、发展的不顺,要做到这一点,委实太难……

    何况,资本逐利,整个演艺市场心态浮躁皆急功近利,过分集中追逐于红火起来的几位明星,以致于我们常看到一段时期内电视被某个演员“霸屏”,连续几部剧轮番播放,造成观众在观看同一个演员在不同剧中的角色时,产生记忆混乱、视觉疲劳和审美腻烦,对演员的发展其实是很不利的。

    不甘退居二线、不顾年龄扮嫩强行去演主角是目前演艺圈的通病,并不止是某一部剧存在这种情况。好不容易熬成了一线明星,虽知自己年龄已不合适,仍不甘轻易地退场。许多女明星年过三十甚至四十多岁还在扮演着十几岁的少女,和“小鲜肉”男演员大谈姐弟恋、母子恋;中年男演员们也忙着和“小鲜花”上演各种辣眼的大叔恋、父女恋……

    还有那些层出不穷、暗流涌动的争站C位、争抢一番、买通营销号黑对家的闹剧……

    越想刻意抓住的,越会离你愈远,最后力所不及,被观众的倒嘘声弄得难看不得不放手,砸了自己经年积累的好口碑。

    从角色出发,清醒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哪怕只是配角也要演出不一样的精彩;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哪怕是让你心动不已的主角,也不盲目挑战那些不可抗的非演技因素,这是一种勇气和自我保护。

    有没有想过那些老戏骨们也曾经站在舞台的中心、拥有过辉煌的时刻,可他们今天饰演的也都不是主角,甘当绿叶,照样能赢得观众的敬重,被评为影帝影后。只要你有出色的演技,观众不会抛弃你,中老年角色一样有观众爱看。青春短暂,岁月无情,谁也不能逃开,不如把它当作时光的馈赠,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演艺经验,不抱怨、不恐慌、不强求,顺应自然,把它们化作演技呈现给观众,岁月也一定不会辜负你。

    3.女主李沁的情况也差不多,她五官漂亮,气质清冷,如果出演含蓄内敛、心机深沉的角色是游刃有余,但表现天真烂漫、娇憨可爱的稚龄少女就能感觉到差距和力不从心。庆剧中她的一颦一笑一咳,一回首一娇羞一吐血,都给人以明显“演”的痕迹。

    林婉儿与范闲的初次相遇,两个人对视,一个失魂落魄演痴迷看呆,一个睁大眼睛饰天真无邪……却全无少男少女那种纯美甜蜜的悸动和CP感,硬是生生演出了一场尴尬。

    4.吐槽不走心的服化设计、糟糕的打光角度。长公主披头散发头饰廉价,你好歹也给挽起来弄个造型呀,把李小冉好好一个气质美女装扮得不忍目睹;堂堂庆帝随便披个皱巴巴的毯子东倒西歪,头发毛糙着不梳齐整,这是想表现帝王的任性不羁么?范闲、范思辙不愧是扮演兄弟,一式的臃肿服饰,额前留一排碎刘海儿就是青春少年的标志吗?隔壁剧的李现也是同款刘海,真是无语了……

    自从胡歌清新俊美的少年造型深入人心,这刘海儿设计就被抄滥了,可是发型设计应该因人而异,视不同演员的脸型气质而变化。彼时胡歌正当少年,清秀灵动、气质纯净,脸型瘦长,发际线较高,额前刘海可以在视觉上遮盖和改善胡歌的脸长特点,扬长避短增加生动感;而张若昀脸型偏圆,李现气质硬朗,都不适合刘海造型,二人年龄感也偏大,非要生搬硬套加个少年刘海儿只会弄巧成拙。角色分析不到位、形象设计不合理,造型师和化妆师都要负很大责任。

    剧中长公主的造型设计和打光

    造型设计缺乏美感、化妆设计反曝其短、背景音乐莫名其妙、灯光角度一言难尽……演员们个个牙齿发黄、面如土色,甚至不时出现打光角度诡异犹如鬼片的场景。

    一部好剧,艺术美感是极其重要的,对场景道具的安排布置、对演员的形象烘托可以增加整部剧的观赏性。通过高品质的服化设计、巧妙的打光方式和适当的滤镜处理,能把演员原本7分的相貌提升到9分;可在庆剧里却反而将演员8分的相貌给降到了5分。秀美如李沁、清丽如李小冉、俊俏如肖战、丑帅如张若昀……都逃不过服化和灯光的荼毒。

    黑暗逆光中看得清美人的回眸一笑吗?

    剧中的最大惊喜来自小范闲,这个小演员太灵了,演起来流畅自然,收放自如,既灵动又有趣,吸引观众“入戏”,给全剧开了个好头。只可惜他的戏份太少,只有一集,后面长大成人后的范闲没能接住延续这份灵气。

    充满戏感、松弛有度的小范闲

    当看到坐在台阶上等待红甲骑士的小范闲那机灵可爱的模样正心喜时,寓示着四季更替、岁月流逝的一个长镜头晃去又摇回,慢慢移到几年后长成少年的范闲脸上……得通过心理建设,努力把他想象成少年,才能继续看下去。

    第一集结尾 16岁范闲出场

    还有剧情逻辑不严密、漏洞过多、表演浮夸、刻意煽情、人物设定言行矛盾、主角光环开挂到令人发指等种种问题,隔壁贴里有详尽的描述,在此我就不重复赘述了。感觉最好看的是小范闲那一集,处理很见心思也有趣,越往后看越是失望,对整个剧情架构的信念支撑终于崩塌,看不下去了已弃剧。打两星是给老戏骨的,可惜bug太多,老戏骨们也救不了这部剧。

    【各人有各人看法,好评差评都不足为奇。每人品味审美不同,有人觉得实在难以入目,有人却觉得是神仙选角,没必要硬去争论,你觉得好看你就看,我不喜欢就不看,就这么简单。给两星嫌太少,给五星怎么不嫌多呢?把不同看法者全说成是“黑子”“挑刺”,我看你还是“水军”“吹捧”呢!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就事论事,无意抨击任何人,不想再就这部剧展开无谓辩论,更不值得为此争吵。感谢关注,此帖已封,不必留言也不再回复。谢谢】

    一家之言,不要生气 🍵互不勉强,高兴就好😛

    另:文后留言评论不代表本人观点。请仅就影视角色分析评论,勿言论攻击上升到演员本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争吵。

     5 ) 上周看完前六集打了五星(一个看了十几遍小说的原著粉)

    这周每看两集我降一颗星

    上周 之所以打五星是因为前六集该有的东西都有,虽然有些改动,但是不影响大局还可以接受。而这周的更新看完之后,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了。然后从头缕了一遍,发现是真的差,我从头开始讲吧,可能会写很多,但是就是想把心里想的全说出来。

    当搞笑片看的就当搞笑片看去吧,和权谋没关系,跟原著也没关系,搞笑片逻辑不通也无所谓。

    欢迎评论或者反驳,人身攻击自动反弹!

    范闲弱化了能力(智力,武力,势力),天天作死靠别人救,这剧情要是换成女范闲它不香嘛?一个女的,进京都疯狂作死,然后大人物一个个帮她,觉得她非常有趣,这剧情你不熟吗,这哪是什么庆余年,这还是玛丽苏啊

    开头的文学比赛到讲故事的开场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但是五竹出场的时候我是真的惊了,五竹竟然被几个杂鱼追着跑?(这点实力以后怎么一人破皇宫)五竹跟陈萍萍的对话太啰嗦,台词没有深度,字越多越显不出沉重的气氛。

    范闲的丫鬟删掉确实不影响剧情,小孩子演技毕竟有限,虽然演不出那种感觉,但也还凑合了。费介出场没什么问题,五竹加上搞笑台词我真的笑不出来,学毒没什么好说的,学武是真的呵呵了,你学个毛线的武,电视剧应该没有武指吧。

    叶流云没有出场,差评。刺客换成滕子京,刚开始看觉得可以接受,后面出大问题,这个后面再说。毒药那里范闲吃完之后丫鬟下人竟然全倒了?范府原来都是下人先吃饭主人后吃饭,有毒药竟然一整盘全吃光,能给我讲你为什么全吃光吗?喜欢吃毒药,毒药好吃?原书中范闲每次吃饭都会每种菜先尝一尝,尝完了才叫别人吃,发现有毒告诉奶奶说自己特别爱吃把菜端回房间,下人也都没事,然后偷偷去调查,目的是不想让奶奶知道,虽然奶奶后面知道了,但是范闲不知道奶奶知道。这么一改范闲做事我找不到原因了。

    再说斗刺客,原书中这时候京都还没有来人接范闲,没有那些什么红色骑兵,这个无所谓了,但是范闲竟然有人不用,说为了一个卖菜的,去自己跟刺客打?那卖菜的应该是他亲爹吧,一个监察院的杀手,连个卖菜的都舍不得杀,你这是低龄动画片?还是真人版灰太狼?我爱吃羊但是我不杀羊,我是杀手但是我不杀人?作者猫腻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最喜欢《间客》中的许乐,最不喜欢《庆余年》中的范闲,因为范闲是个极度自私自利,贪生怕死之人,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自己服务,哪怕书中他有过改变世界的想法,也只是为了自己活的更舒服,为了那一点点成就感。但这一切都是在保证自己活着的前提下,范闲喜欢谋定而后动,只在乎身边关系亲近之人,做任何事都会准备后路。这里说多了,先说这些,后面再细谈这个问题。

    剧本到此已经崩掉了,就为了改一下滕子京的戏。后面到京城,王启年出场卖地图,没啥好说的继续往下讲,庆庙与林婉儿相遇拍的不错我很满意,再到范府一家的事也拍的很好。庆帝喝馄饨跟宫典那段戏也还可以,陈道明是真的厉害👍🏻,气场十足。(郭麒麟是真的和郭德纲太像了,范若若我很喜欢,但是有点太过了,太活泼)

    郭宝坤争执那一段竟然把经典的风骨梗给去掉了,嘴炮的威力下降了好几个档次,王启年卖书那一段竟然能用你后面有人这种话来坑范闲,范闲那智商可能刚够80吧,而且后面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王启年坑,范闲你还是退群吧。

    到监察院的戏,费介的学生没人怕,提司也敢有人骗,强行搞笑最为致命。石碑字改了就改了吧,虽然没有原话有力量感,但是好像是因为原话涉及十二国记。但是直到打郭宝坤的时候范闲都没有用监察院的势力,就去问王启年要了个文卷,监察院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你不用留着过年呢,打探消息竟然还要去铺子里?监察院提司,院长之下最大的官,你就搁那里不用啥事都问滕子京问范若若,你智商呢,就你还穿越呢?

    打郭宝坤那段剧情简直侮辱范闲智商,就那样去京都府,搞得司理理被上刑,滕子京被抓,侯公公不来你怎么办?等死?就把自己置于那么被动的境地,要我讲庆帝你就不要管他,让他去死好了。

    还有诗会忘了讲了,我真是长见识了,原来诗会是跟开会一样要等领导的的,我还以为是跟就会一样,大家随便聊随便吃,跟现在酒会这样。毕竟作者是这样写的,但编剧说你那不是诗会,我这才叫诗会,妙啊!真tm妙啊!

    然后范闲去后院碰见二皇子,又碰见林婉儿,这段剧情太俗,尤其是碰见林婉儿那段,我在其他剧里好像见过很多次。假丫鬟与假书童,多么熟悉。

    林婉儿他二哥是叫林拱还是林洪我忘了,反正原著中出场就是个死人,只在别人口中说他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电视剧里会不会死,这编剧想法甚是奇怪,我也猜不透。

    司理理是真的挺漂亮的,世子殿下不够骚不够浪,一点风流纨绔的气质都没有,差评!!!还有看起来就像是二皇子的狗腿子,极差!

    重点来了,程巨树和北齐刺客出场,先说滕子京儿子是真的智障,就一个小屁孩去找程巨树,还TM没人发现,他妈也不管他,逻辑呢?他也有主角光环?

    重点又来了,程巨树是八品,范闲这时候也是八品,而且范闲克制程巨树,就像vn克制肉一样,结果范闲加滕子京打不过程巨树?滕子京戏太多了收不住了就把他写死?还是本来就准备了一个人要去死结果选了滕子京然后大改?范闲出门赴宴真就不带护卫呗?群演真就那么贵啊?

    范闲这武力值削弱到这种程度吗?还有你能请一个武指么?这打斗怕不是来搞笑的?滕子京死了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咳咳咳,不好意思笑岔气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范闲这个智商这个武力值,又没有手下,也没有情报,怎么在权谋剧里活到15集的?

    别人出门都有手下,就范闲没有,这个范家有点寒碜,跟过家家似的。原著中每个配角都很鲜活,很真实,都是活生生的人,电视剧不一样,我们不一样,我们都是工具人,你来负责搞笑,我来负责死,就连范闲都像个工具人。还有范闲嘴里天天喊着人人平等,是想早点死了去见他娘?一边喊着我只想好好活着,一边疯狂作死,我真是够了,你也配叫范闲。

    杀程巨树也好去监察院闹也好,都让我看到了许乐的影子,但我看了看剧名不叫间客啊,这范闲不像范闲,许乐不像许乐的,你拍尼玛呢?

    总结一下

    1.没有武指,打斗场面极其低劣

    2.服道化不符合每个人的气质,微博有吐槽的,我不用多说

    3.群演太少,太少,太少

    4.人设剧情崩坏

    长安十二时辰只是人设崩了,其他的像打斗戏,服道化,群演都是非常优秀的

    而庆余年竟然没有一样合格的,除了某些片段但拿出来比较出彩,整体极差,观看体验极差,我最在乎的其实只有人设跟剧情,如果人设剧情合格,哪怕其他的差了我也可以给打四星。

    编剧是在讲自己的庆余年,而不是猫腻的庆余年,别跟我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范闲的性格人设原作者写的很清楚也讲的很清楚,极其聪明,手段极高,喜欢掌控一切,是下棋的人而不是棋子,为人只为自己和身边的人着想,当一切都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天下人天下事,也有过冲动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叶轻眉,为了心中的不忿去跟庆帝斗,但就是那时候都把自己的退路安排的明明白白,保证自己活着,保证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活着。范闲大多时候都是笑里藏刀,背后阴人那种,只有他坑别人,什么时候轮得到别人坑他。

    这跟剧中完全是两个人,我很期待看后面的剧情会崩成什么样子!

    我会继续看继续写,先说到这吧

     6 ) 享受并研究着:《庆余年》观后

    第一次补追网剧,《庆余年》开篇就不错,情节层层揭开,人物个个有趣,让我几天里补追了20余集。网剧质量大提高,用电视果投到大电视屏上或在手机小屏幕上观看,十分方便,流媒体观看时代到来了!

    年初1月2日就写了这前面第一段的看剧感想,之后抽空不断补剧;后面就遇到了等待周一至周三的更新观赏时刻;直到昨天最后的46集播完,我在法国尼姆,终于看完了这部年末网络爆款连续剧《庆余年》!

    打个满分,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对通俗娱乐影视联系剧的一切要求,“燃”并快乐享受着!

    影视的连续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几年前陈丹青的这一论说又一次得到了印证。现在,我也没有去读作家猫腻的原著之欲望,但我知道,本剧令人脑洞大开的精彩情节、人物、主题基础都是他的功劳!也知道编剧改编、导演的把控,使作品更加鲜明流畅,悬念反转丛生;更赞赏新老演员们的出色奉献,老戏骨和年轻新秀们均让人耳目一新。(我过去的同学许还山、曹翠芬,以及新时期电影学院表演专业毕业的张若昀,“少年老成”、聪明幽默之惊艳表现,更是让人赞赏!)

    据说还要等二年才可看到第二季、三季,未免太久了。从娱乐作品的商业操作,“热度断阻”的角度看,这种制作与发行方式是计划不当、无科学规律的。美剧的一年一季,无非等半年;韩日剧的每周二集的“短平快”等运作方式,均有其各自的观赏、营销之科学性。我们的电视、网络制作与营销人员们,还应该有许多研究改进之空间。

    再次恭喜制作和营销的主创及团队们!

    2920-1-14 于法国南部城市 尼姆

     7 ) 【2万字】庆余年之众生平等(全文完)

    我喜欢这个剧,是因为这个剧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古装世界。在这个剧里,古人有着社会制度的局限性,也有着接收新思想的革新性,“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碰撞”作为中心思想贯穿全剧,以男主母亲为发起者,男主等人为承继者,在这个另类的世界里,开展一次空前绝后的头脑风暴。当旧制度的掌权者捍卫自身的权力,当新生代的先驱者唤醒被奴役的灵魂,新政与旧制在同一个时空下碰撞与交融,带给人们更多的却是对人性与生命的重新思考与定义。


    目录一览:

    一、滕梓荆的启迪

    二、详解林珙之死后,范闲五竹争执(18集)

    三、他们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结果(21集)

    四、范闲与婉儿锁了

    五、详解范闲吟诗(27集)

    六、麒麟财子范思辙

    七、林婉儿的胆大心细(29-32集)

    八、燕小乙的多面性

    九、言冰云的人设与演绎(38-46集)

    十、云深归何处。——记五竹

    十一、乱世浮萍——记司理理

    十二、深不可测的陈萍萍(41-42集)

    十三、兄弟情谊——记海棠朵朵

    十四、沈重的选择

    十五、言若海是个什么样的人?

    十六、详解肖恩之孙布局的可操作性(41-42集)

    十七、详解言冰云人设的立体性

    十八、详解司理理人设的立体性


    一、滕梓荆的启迪

    在范闲第一次看到鉴查院的石碑时,说母亲有个远大的志向“改变这个世界”,可惜他没有。在滕梓荆离开后,范闲却说,他突然间又想改变这个世界了。

    人,总是在事不关己时,选择高高挂起、作壁上观。只有身临其境之时,方能体会到那种切肤之痛,刻骨铭心。“他只不过是个侍卫”,这句话范闲自己也说过很多次。在范闲口中,这句话只不过是在简简单单阐述滕梓荆的职业,但在其他人嘴里,却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而最刺痛范闲的,恰恰就是周围人眼里的这种漠视与毫不在乎。

    范闲当滕梓荆是兄弟,不是卖身的仆人,也不是杀手的交易,而是两肋插刀的手足情深。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也曾经鸡同鸭讲过,但后来,他们都放下了戒备,对彼此敞开心扉,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对方的所思所想,虽然生活里每每插科打诨傲骄互损,但他懂的,他亦懂,一切尽在不言中。范闲劝滕梓荆携家眷远离京城,是为了让其远离权贵这潭浑水;滕梓荆为范闲滞留京城,是为了护范闲周全。平静的日子过得太安逸,即使偶有暗流,也不足以被人重视,直至漩涡已成把人吞噬。滕梓荆的死,是剧中的一处小高潮,是范闲对这个世界认知的觉醒,亦是他对母亲志向的理解与继承,在思想上也更加成熟深邃。

    滕梓荆这个角色有着奇妙的魅力,不仅仅是由于演员的细腻演技,更是由于角色本身的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又戛然而止。澹州初逢,我以为他只是鉴查院里的酱油角,刻板霸道却被上级玩弄于鼓掌之中,一枚官场中的牺牲品。后来他诈死,重返京都,向范闲投诚,又暗查妻儿,让我发现他虽然深受封建制度的荼毒,但又不失思维中的灵活。渐渐地,他成了范闲的跟班儿,多了与妻儿的相处,有了父亲的慈爱,却又不忘对兄弟的关注与解围。一个纸片NPC渐渐地多了些烟火气儿,有了人味儿,变成了活生生立体的角色。然而,正当我们沉迷于他与范闲的日常互怼时,一切的镜头突然间被定格。透过黑白色的回忆,兄弟的感慨与决绝,妻儿的托孤与牵挂,在烟消云散后凝为永恒。一个在下线后才令人回味无穷的角色,一个在失去后才令人倍感珍惜的角色,我想,这才是编剧大大塑造的最成功的地方。

    男儿之间的真情,没有磨磨唧唧地煽情,于大大咧咧中却早已认定彼此。


    二、详解林珙之死后,范闲五竹争执(18集)

    18集对白如下。

    范:我问你,昨天晚上你把我打晕了,你去了哪儿?你知不知道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他可能:已经跑了?!

    5:我杀了林珙。我跟着他出城,将他杀了。

    范:你既然要杀他,你昨天晚上拦着我干什么?

    5:因为你没下定决心杀他,你的心已经乱了。

    范:谁给你的权力杀他?!

    5:是小姐给的权力。你做不了的决定,我替你做。

    范:总是这么说。

    5:你没有决定要杀他,我替你杀。

    范:总是这么说。

    5:谁想杀你,我就杀谁。

    范:你总是这么说。你要这么说的话,牛栏街刺杀的时候,你在哪儿?有人要杀我的时候,你在哪儿?

    5(有些慌张,说话微微结巴):牛栏街刺杀时,我不在京都。(微微停顿)对不起,不会有下次了。

    有人说林珙的护卫队都死了,范闲此时此刻也没有遵守众生平等的思想。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知范闲只知晓林珙已死,五竹并没有提及其护卫的问题。范闲不是圣父,杀人偿命理所当然,所以他只对杀滕梓荆的人下手,执行者程巨树必死,主使者林珙也该死,尽管林珙是林婉儿的二哥,虽然范闲对其的杀心并不是100%,但他还是选择去向林珙复仇。因此,在得知林珙已死的消息后,范闲比较平静,只是表达了疑惑“为什么拦我?”。而真正让范闲发飙的,是黑体字部分,也就是五竹杀林珙的理由,“你下不了手,我就替你动手了”,所以范闲才会质问五竹“谁给你的权力”。可见,范闲是完全不认同五竹的这个杀人逻辑的。范闲杀林珙,是为了给滕梓荆报仇,可以说是林珙为杀范闲滕梓荆付出的代价,起因是滕梓荆之死。而五竹杀林珙,则是因为范闲下不去手,变成了五竹为了范闲去杀人,事情的本质就变了,起因变成了范闲手软。当然,五竹后面的解释越描越黑,什么“小姐给的权力”,什么“谁想杀你,我就杀谁”。有人疑惑为什么林珙死了,范闲却在生五竹的气。其实让范闲心寒的是五竹杀人的动机,是五竹为了自己而杀人,却把这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谁威胁范闲,我就杀谁”,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觉得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是一件不需要正视的小事,和众人的那句“他只不过是个侍卫”一样,而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却是从小把他养大的五竹叔,他最亲近的人。范闲此时的不满,正是他心中众生平等的体现,即使是他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够视其他生命为草芥。至于范闲后面又提到了牛栏街,其实只是对于五竹杀人动机的迁怒,他并不是真的怪五竹那个时候不在京都,否则,后面就不会问他那段时间去了哪里又有什么新发现了。五竹会说对不起,是因为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令范闲很生气,虽然说他未必能够彻底理解范闲生气的原因,但他已经开始学会接收范闲的反应并对此作出反馈,大概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进化吧。


    三、他们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结果(21集)

    林珙之死已经牵扯了很多人,如今终于画上了句号。锅,甩给了大宗师四顾剑,而范闲,却是这场“结案”的见证者。

    皇帝要的是一个出兵的理由,陈萍萍要保范闲置身事外,林相要屹立朝中保林家不倒,因此,林二公子私通北齐最终身死的案子不但没有牵连家族,反而连通敌叛国罪都被洗成了诱导诈骗。林相高升呐喊着替儿报仇,皇帝信誓旦旦地宣称全力进攻,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是君臣齐心同仇敌忾,知情人却明白这只是一出庙堂上的双簧。林相说,林珙之死的真相,是皇帝“御赐”的真相,是庆国想要的真相,而这,就是权力的游戏。林相只猜对了一半的真相,另一半真相却被另外两个掌权人精心掩埋,而旁观了一切的范闲不禁明白:历史,只是上位者的自传,而所谓真相,只不过是上位者的布施罢了。这个世上哪里来的绝对公平,只不过在封建制度下,这种中央集权的霸道与控制尤为突出罢了。

    我不觉得范闲隐瞒事情的真相有什么大错,林珙之死确实与他有关,但如果责任都推给范闲,未免这帽子扣得也太大了。五竹说范闲没有下定决心要杀林珙,确实如此,倘若当初直接去找林珙的人是范闲,估计他会先与林珙理论一番,究竟会不会痛下杀手,就是另一件事情了。范闲是在乎婉儿的,如果说手刃仇人是本分,那么有所退让就是情分,就像范闲对长公主的复仇目标是夺取她的权力一样,什么“权力比生命重要”,其实就是自己找来的借口。范闲的隐瞒确有私心,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彻底剪断,也免得对方胡思乱想过度解读。其次,这个真相不是他一个人的私事,有陈萍萍的帮助,也有皇帝的默认,上升到了家国天下的高度,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把控和决定的了。

    林珙之死,蛮讽刺的。本来是一个咎由自取的剧本,却成了别人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我想,目睹了这一切的范闲,会更加坚定自己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信念吧。


    四、范闲与婉儿锁了

    林婉儿让我想起了《风起长林》里的蒙浅雪,出身豪门,却活得简单。

    这个剧里面有很多心思复杂的角色,有些常年身处权力的漩涡中,比如两位皇子与范闲的四个“爹”;有些人被迫卷入权力的争夺中,比如滕梓荆与王启年;其中也不乏一些女性角色,比如范若若、司理理与长公主。这个剧里也有一些心思简单的角色,比如天天只想着赚钱的范思辙,比如想找一个真心玩伴儿的林大宝。

    林婉儿不是傻白甜,也不是角色扁平,而是角色简单。她很聪明,比如初识范闲时的反复确认,还有听故事时立即找出其逻辑漏洞,一堆“为什么”问倒了范闲。范闲是复杂的,两世为人,历经五竹和费介的“坑害”教育,身处京都政治漩涡之中,为了生存,这一路走来都逼的他不得不保持自己的复杂。其实,最初的范闲只想轻轻松松地过好自己的日子,然而,事与愿违,而婉儿的简单才是他心中期望活出的样子,所以,婉儿就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范闲与婉儿都是孤独的。婉儿的孤独,来自成长中远离父母,一个人养在深闺,只能寂寞地看星星。范闲的孤独,来自于异世的思维理念,在这个世界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封建社会的女子,要么温柔贤惠,要么纵横江湖,要么运筹帷幄,只有婉儿古灵精怪。初逢,她躲在香案下啃鸡腿儿,沉静,但不像宫廷女子那般端庄;机灵,又不似山野村姑那般咋呼。在那个时候,他就对她一见钟情,其实,也是因为婉儿的性格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婉儿是决绝的,倘若范闲真的杀了二哥,她无法放下,就选择自我了断。婉儿是善良的,担心向北齐复仇后,会有更多的家庭失去亲人。婉儿是坦然的,父亲要试探范闲,她把来龙去脉据实相告。范闲有他的踌躇与羁绊,范闲有他的有仇必报不肯退让,范闲有他的小秘密。婉儿能做到,而他自己却做不到的,是他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对婉儿的欣赏。

    “还好是你”,还好他们本身就有婚约,还好他们抢在长公主之前彼此相认。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五、详解范闲吟诗(27集)

    吟诗,吟诗,诗词内容与情景相辅相成,才叫吟。在新年晚会上念一句“国破山河在”,在家庭聚会上吟一句“本是同根生”,这才是真正的尬背。

    范闲说自己是“背”诗,是承接庄墨韩的诬陷,是在反讽这群人盲从名家的声望却懒于追究事实真相。庄墨韩以年龄来攻击范闲的阅历,而范闲却对庄墨韩的名誉声望束手无策。范闲说自己是在梦中背诗,知道穿越者存在的人会半信半疑(比如庆帝),而对于那些只知道当下世界的人来说,梦境只不过是范闲的调侃(比如被深深折服的庄墨韩,醉酒后的郭宝坤)。

    范闲的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并不是因为被质疑抄袭的诗来自于杜甫,所以此处就要选一首李白。之所以以这首诗开局,是因为它叫《将进酒》,范闲酒后作诗,半梦半醒,引用时机最为恰当。值得一提的是,《将进酒》只停在了“千金散尽还复来”,并没有继续后面的“烹牛宰羊且为乐”,这是因为后续描述李白饮酒此情此景的内容与范闲此时心境并不相符。两句“君不见”,暗讽的是封建社会人们见识的浅薄,“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才必有用”喊出的是自己的不屑与高傲。长公主与郭攸之一唱一和,仿佛一边在为自己讨公道,一边在维持文坛的公平公正,庄墨韩的“知过而直言”,仿佛是对小辈的指教谅解,而这一切的一切,在他范闲眼里,只不过是在惺惺作态,如跳梁小丑一般不值一提。

    第二首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直接跳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省略李煜登楼时的近景描写,抒发的是范闲对异世的怀念,少了落叶归根的感觉,没有人了解他的过去,也没有人理解他的哀愁。

    第三首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一个人的舞蹈,是一个人的孤独,是一个人的醉生梦死,是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的享受。这首诗承接《虞美人》里对现代世界的思念,又抒发了他自己对当今社会的迎合与妥协。

    第四首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与前者《水调歌头》的醉生梦死相反,《破阵子》恰恰反映出了男儿血性,愤懑与不甘,是范闲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期许,他要改变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斗上一斗。

    接下来的一些诗,摘录以主声字幕为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范闲与婉儿的爱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范闲与滕梓荆的友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京城之内,权力漩涡,势力风向一天一个样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是一个少年的傲骨与原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日放歌须纵酒”,“恨别鸟惊心”,各路势力,各路人马,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出浑身解数,又有几个人是真心实意的在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而考量呢?或许只有彻底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世上又有人会懂范闲这个现代人的担忧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小楼一夜听春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知天上宫阙”,“人生自是有情痴”,“万径人踪灭”,“十年生死”,“无处话凄凉”,得过且过,醉生梦死,逍遥一世,不问前路,只看今朝,或许曾经有喜有忧,有幸福有离别,但一切的一切最终都会归于沉寂;

    “少年不识愁滋味”,“时光只解催人老”,“纵使相逢应不识”,“流水,人家”,少年与老者,只是单纯岁月的痕迹,在人生的阅历上并无绝对的阶级优劣,即使是老者(暗指庄墨韩),也不可无视少年的心性;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范闲以这两句收尾,《过零丁洋》显示出自己敢于正面与庄墨韩对刚,清者自清;《登幽州台歌》彰显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众人只不过是孤陋寡闻罢了。

    “注经释文,我不如你;背诗,你不如我;做文坛大家,我不行;做人,你不行”,这句话是对整个背诗情节的总结,范闲依然选用“背诗”二字,旨在再次讥讽庄墨韩的造谣抹黑。看吧,就算我现在说自己的诗是“背”的,又有人信么?

    “我醉欲眠卿且去,去你妈的”,这才是范闲真正的放纵,今夜,他太累了,还要合计后半夜的事宜。


    六、麒麟财子范思辙

    范闲与范思辙的初逢,烂俗得不能再烂俗了。就是丧母的私生子范闲偷偷归家,继室小妾绞尽脑汁安排个下马威,不成器的小儿子装逼失败后反被私生子大哥逻辑绕晕,再觅机会反而屈服于长姐的威慑之下。

    平淡套路的后宅纷争,在柳氏与范闲的对质中更进一层,饭桌上的柳氏意识到自己背了追杀私生子的嫌疑,被吓得不轻,赶紧巴结一气,皮笑肉不笑地卖着笑脸,却让旁观的范思辙背后一凉。从那一刻起,我才发现,范思辙是个不折不扣的萌货。

    酒楼设计,范思辙尽显敛财本色,却又为父亲的名誉决绝维护。那个瞬间,让范闲突然间发现,他的这个弟弟也是善良有才的,因此,才没有发生套路内的兄弟相杀。

    范思辙的可爱,简单又执着,三句话不离银子,一听到银子精神倍儿爽。父亲觉得他不成材,母亲怨他不争气,姐姐觉得他是小怂包,只有范闲读懂了他内心深处对父亲的崇拜尊敬,欣赏他的才华能力。范府的生活在范闲的调解下逐渐变得其乐融融:柳氏看到范闲为思辙据理力争,开始对范闲视如己出;范建理解了思辙的所思所想,多了纵容与笑容;范思辙不再为银子而发愁,因为范闲答应他要开设一栋书局;范若若没了后院之忧,全心全意地协助范闲做事。

    范思辙的幸福,终究是因为他人性本善,虽然偶尔傲骄,偶尔蠢萌,但当身边的人受到伤害之时,他却总能奇迹般地硬气起来。好人,终有好报。


    七、林婉儿的胆大心细(29-32集)

    婉儿最近这几集的剧情,应该是剧版原创,在我看来,大大升华了林婉儿这个角色。以前,她大概只是范闲的cp,范闲的白月光,而如今,她也是范闲的助力,让范闲无后顾之忧。

    婉儿不是若若那种范闲脑残粉,她有着自己的为人准则,光明正大的带范闲进宫,对她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如果是私带范闲入宫,那她一定会先问明前因后果。她有着女性的细心,教导范闲学会宫中礼仪,又有着小儿女的傲娇,适当时机卖卖萌,享受丈夫的伺候。

    与长公主的据理力争,是婉儿的第二段高光时刻。长公主爱婉儿么?大概是不怎么爱的,最多也是二分真意八分假意。林相能够接受范闲,是因为看到了他对大宝的真心,从他不愿用婉儿做交易,推断出了范闲的人品本质。而长公主不接受范闲,则是因为内库大权旁落,她根本就无法把控范闲这个驸马。婉儿是聪明的,她也清楚长公主的小九九,她一再强调自己只爱范闲,只想嫁给范闲,其实就是在明确底线,与母亲无声地对抗。孝道,终究是这个时代的束缚,女性的温婉与矜持,终究限制了她不能如范闲那般大闹京都,但她总是默默地推波助澜,让整个局势平稳地走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再回想当初她与范闲的婚约,在不知道范闲身份的时候,她虽然不愿出嫁,但也没有急于反对,而是选择先见见对方来共商大计;在知道了范闲的身份后,她也没有表示出自己恨嫁,在二哥提出解除婚约的时候,只是弱弱地表示了对婚约的支持。其实大家都小看了她,觉得她是个弱女子,容易被掌控,殊不知,她如今的幸福也都是自己搏出来的。

    花田嬉闹,是婉儿的第三段高光。范闲说他不想去北齐,婉儿答“那就别去,当不了辜负君恩,我陪你回澹州”;范闲说“若是不去北齐,那么婚约不复存在”,婉儿答“没了婚约可以私奔”。其实范闲已经决定去北齐,之所以会和婉儿这么说,是他对这段婚姻的隐隐担忧,他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无法撑一片天,来护住婉儿的一切,也给不了婉儿太多对未来的承诺与憧憬,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试探,却没想到婉儿答得简单而坚定,就像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范闲看得到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他也知道即使扳倒了长公主,他与婉儿的路依然不会太平,婉儿说的出海,说的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其实也是在说她随遇而安不畏艰险。范闲问的问题,她答了;范闲没问的问题,她也答了。范闲亲了婉儿一口,说自己没忍得住;婉儿后来也回亲了一口,也说自己没忍住。一个谨遵闺阁条例的人,破天荒地一时冲动,其实也是范闲婉儿灵魂上的碰撞,婉儿本身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即使受到多年闺阁教育的束缚,但却依然保持着一个放飞自我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范闲这个现代人最为欣赏的地方。

    林婉儿新增的笔墨不多,但编剧却在寥寥数笔里丰满了整个人物,林婉儿不再是个纸片人,不再是个工具人,她就是范闲的soulmate。


    八、燕小乙的多面性

    有人说燕小乙这个角色单薄,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其实不是的,只不过演员演技有限,没有抓住人设的多面性来进行多方位的塑造,最终让人设淹没在众多配角的群像中。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燕小乙是长公主的舔狗不假,但他也有着其他的人设特质。

    燕小乙的出场在太平别院。九品箭手,武艺超群,基本上以动作戏为主,加之演员帅气的颜值外表辅助,这段戏份广受好评。

    第二段剧情安排在范闲夜探后宫,大量文戏也是在这个时候登场。在太平别院是,大家以为他只是庆帝的手下,而在这个夜晚,燕小乙其实是长公主的“舔狗”。其实这个剧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舔狗,陈萍萍是庆帝的舔狗(虽然是假意迎合),王启年是陈萍萍与范闲的舔狗,范闲自己也有着众多舔狗,包括真心的范思辙范若若柳氏,也包括另有所图的太子二皇子。太子也是长公主的舔狗,但他与长公主很亲近,但亲近中又有着刻意的疏远与避讳,看画时有着被压抑的思念,在听说长公主有事时又那么的惊慌失措不管不顾。相比于太子,燕小乙与长公主身份地位之间的差距更大,但却不必如太子一般避讳,长公主救了他,提拔他,他对她有尊敬,有感激,更有依恋。长公主向他吐露夜谈的实情,向他套近乎,他誓死效忠,本来可以爱得更热烈,宣誓得更坚决,只可惜演员没有表达出这种戏剧张力,导致观众看了就抛诸脑后。其实剧里还有另一个人的宣誓效忠令人记忆深刻,就是滕梓荆。有些时候,机会是有的,差距只在于是否能抓住。

    第三段剧情在范家,燕小乙与范若若的针锋相对,与范闲的尊严之赌,给范若若赔礼道歉。都说艺高人胆大,燕小乙箭术超群,也应该有着属于他的骄傲,只不过在长公主面前会有所收敛。然而,在范家的剧情中,燕小乙的气势完全被范闲和若若压下去了,搞得像他仅仅借着长公主的名号狐假虎威一样。还有最后的那个道歉,表现得很平庸。还记得滕梓荆怎么在范闲面前跪下的么,男儿膝下有黄金,少了那份傲气,可不就只剩下“舔”了么……

    第四段剧情在边境追杀范闲。剧中其实有一个特写镜头,就是燕小乙接到了一份密令,显然是长公主给的,其实这个地方的表达应该有所表情的转变,毕竟是他心里的那个她托付给他的事情。然而,什么修饰都没有。所以,后来大部分人都只记住了他杀农民工的剧情,还是被对方反衬出来的存在感。

    这个剧里就不缺狠人:陈萍萍对谁都狠,但面对范闲时有所软化;庆帝对谁都霸气外露,但和范闲对刚一阵后就会有所削弱;程巨树杀人如麻,却在临死的时候流露出一丝单纯。

    都是天潢贵胄,太子的“贵气”是他的端庄与矜持,二皇子的“贵气”是他的洒脱与邪魅。太子的动作总是小心翼翼,因为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二皇子总表达出喜爱文学,仿佛继承了母妃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大宝的痴傻里有童真。郭保坤那么一个张扬跋扈不可一世的人,在父亲被抓时突然变得脆弱,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心里裂开似的,向范闲求助,他抛下了尊严,在被拒绝后,绝望又愤恨。朱格临死时的台词确实升华了角色,但也是一路铺垫而来,朱格在镜头里自带一种纠结之感,亦正亦邪,让人分不清他是哪一边的,好人坏人。

    再回到燕小乙,我只能说演员演得挺认真,但是真的没有什么额外加成,自2015年至今,高美仁、屈由、古元、刑风、琴千弦,再到燕小乙,只能说演个偶像剧足够了,往实力派的堆儿里一放,高下立见。


    九、言冰云的人设与演绎(38-46集)

    言冰云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演员的完成度有待于商榷。

    编剧给言冰云添加了身世之谜,人设相比于原著来说有很大的改变,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范闲与言冰云就像镜子的两面,却互补又和谐,如果演好了,对手戏是相当好看的。范闲平日里是吊儿郎当的市井小民,言冰云平日里是沉稳冷静的贵公子。范闲是一个先小家而后天下的人,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要天下人人平等,是为了让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言冰云是一个先国家而后自己的人,为了庆国而奋斗,才是他坚守的梦想。两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两种不同性格的相处,于火药味的争吵与纠缠中,达成对彼此的认同,这才是范闲与言冰云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普通状态下的言冰云是冷漠的,因为他的身份大环境是伪造的,他要演绎一个不像自己的角色,他要把属于他自身的一切特质都抽离出来,又要时刻保持清醒与敏锐,这才是一个密探的特质。

    38集结尾,言冰云第一次露脸登场,范闲在院里挟持沈大小姐,给了屋内言冰云一个眼部特写,听到外面突然吵闹,这个眼神的反应应该是凌厉的、机敏的、警觉的,仿佛在揣测外界的环境变化,及时找到应对办法,然而,演员的眼神看起来像是在深思,然后跟了一个翻白眼式的闭眼。

    范闲进屋,用脚踢上了门,又不忘先吹一波沈大小姐演技卓绝,还在言冰云眼前晃了晃手,范闲是动态的,是聒噪的,是不正经的,与端坐一边静若磐石的言冰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在范闲进门的一瞬间,镜头给过言冰云偷偷半睁开双眼,而在范闲来到身边时,言冰云故作不知,然后在缓缓地睁开眼睛。这一大段戏的节奏感完全是由言冰云主导,他什么时候睁开双眼,用什么样的眼神来盘问范闲,怎样表达出自己对范闲的质疑,这是言冰云气场碾压范闲的时刻,只可惜,演员什么也没有表现出来,眼神木讷而空洞,只有在提起王启年的时候,有表现出几分熟悉。

    (39集)

    本集言冰云的剧情主要有四段,第一段接38集在囚禁别院,第二段在马车上,第三段是得知换人真相而发飙,第四段是与范闲讨论后续。

    因为重伤,言冰云的身体不能动,就只能靠面部表情来演绎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然,这是演员表现最薄弱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几个眼部动作的排列组合——左右瞟、抬眼、目视前方,冷漠与疏离感不是用这么草率的方法来表达的吧,看看沈重在得知海棠朵朵来了以后和范闲互相之间的表情PK,胜过千言万语。言冰云对沈大小姐其实是有感觉的,疏离感与拒绝是装出来的,但镜头中却看不到演员眼底的温柔,就像陈萍萍那样一个狠厉的角色在面对范闲时的那种牵挂与担忧。这段戏中演技最在状态的就是和沈重对戏的部分,最差的是和沈大小姐的对手戏。

    马车上的对手戏,在王启年加入后有所好转。

    然后说说重头戏,言冰云发飙。言冰云平时并不冲动,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冲动,毕竟少年心性,热血上头以后,做出的反应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呐喊。鉴查院对他的教育,就是行动利落、目标明确、令行禁止,就是为了行动成功而不顾一切,又因为他的身份特殊,院里对他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脑)。所以,他在得知用肖恩换了自己之后才开始发飙,因为在他的认知中,自己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而后的急冲冲地准备去杀肖恩,就是由于他自身的这种负罪感导致的一时冲动。范闲最开始劝说的理由是“你考虑过家人的感受吗”,言冰云则拔出剑喊“一切都为了大庆”,然后,范闲改口说言冰云死了就是叛国,这才让言冰云冷静下来。其实编剧对言冰云的人设完善得很好,他是鉴查院培养出来对付北齐的利刃,台词中人设的反应也符合他“为了国家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心态。言冰云的那句“一切为了大庆”与滕梓荆在追杀范闲时反复强调的“上头命令”,本质上是一样的。言冰云不是生性冲动,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旦点燃了导火索,就容易自燃自爆。至于为什么有人觉得出戏,并不是剧本的原因,而是演员用力过猛,演得太夸张了。

    第四段上药与讨论何道人的戏份完成得还不错,不过后面和范闲坐在桌边面对面谈话,每听完一句话自己开口的时候,都是重复性的皱一下眉,同第一段的问题一样,反应太单调。

    (40集)

    由账本引发的对陈萍萍态度的撕逼,又是言冰云与范闲的对手戏。第一个阶段是两个人坐在桌边,范闲挺言冰云讲账本的事情,范闲是有很多表情和小动作的,还有斜仰头思索这种,而言冰云就两个动作“瞪眼”和“皱眉”。而后双方起身站在对质,看上去就像是范闲赢了,其实跟剧本台词没有关系,就是在演员气场上,范闲碾压了对方。

    (42集)

    言冰云与范闲的默契,在这一集里已经开始呈现。范闲与言冰云刚吵了架,临走的时候还安排王启年盯着言冰云,防止他乱来,而言冰云却选择乖乖的呆在屋里。范闲回来,谈话中无意间发现了言冰云的身世,却又默默地选择隐瞒。沈大小姐来找言冰云,被冷嘲热讽地挤兑走了,范闲却故意点出他内心的感情。这一切的都说明他们开始认可彼此。言冰云的“一切为了大庆”并没有那么荒唐,爱国怎么了,就是一种信仰,而且他的这种信仰既纯粹又坚定,明明就是人设的优点,而且范闲的台词也在帮他强化这个优点,范闲找言冰云帮忙还一再强调“不危害大庆”。至于言冰云说的把范闲的反骨跟上级反映,虽然是条件反射,但目前阶段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回国也是路途漫漫。

    (43-44集)

    两段戏,一段是范闲要去找上杉虎时,言冰云有所担忧。第二段戏是范闲索要谍网名单,言冰云推三阻四,明知范闲不信任陈萍萍,最后还是乖乖的交出了通讯方式。其实言冰云的人设已经在逐渐改变了,他开始学着信任范闲了。

    (46集)

    全剧的最后一个镜头,让我真正看到了演员的演技,这是一个长镜头,拍摄角度有旋转,演员的眼神是灵动的,在不同的神态之间转换,其实演员如果演得好,观众也都看得见。

    言冰云这个人设特殊性在于,他的存在即谎言,他的行动即别人棋盘里的布局,而他却不自知,还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其实他与滕梓荆的角色很有共性,都是给你卖命,都是听从上级的指示,只不过滕梓荆是有家庭的人,比他多了些羁绊,比他更容易妥协。滕梓荆第一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在范闲面前的那一跪,有停顿又有决绝,其实言冰云比他有着更刚毅的人设,但却埋没在演员平庸的演技里。言冰云的成长也是一步步的,多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多了可以信赖的朋友,与范闲争执多了,也多了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那个夜晚,他们交换信件,彼此间的信赖更进一步。其实,我更愿意去相信最后的那一剑是两人设计好的一场局,为了言冰云的孤军深入,也为了范闲的炸死脱身。


    十、云深归何处。——记五竹

    风过留声,雁过留痕。来人世间走一遭,留下一段记忆,亦是一段存在的证明。

    他,不会变老,却不记得自己的曾经,记忆的碎片凌乱又残缺。他,不知从何处来,亦不知往何处去。

    澹州的生活,平静安稳而又循规蹈矩,他开了一家店铺,不为挣钱,只为护那个孩子周全。那个时候的他,不曾思索自己的过去未来,心无杂念,目标坚定。他教他武功,他伴他成长,亦兄,亦父,亦师,亦友。他才是这个孩子身边最重要的人。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要去京都。临行前,他说他没有喜好,说对他的人生不公平,劝他去追逐自己想做的事。人生,不惧漫长,却最怕漫无目的的漫长,无欲无求,无休无止,最终迷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他的人工智能从这里觉醒,寻钥匙,开箱,找寻过去,他不再是谁的仆人或守护者,他要思考着怎样做自己。

    五竹的心态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澹州养娃时的按部就班、京都寻匙时的好奇期待、北上辅助时的独立主动。庆余年中虽然五竹的戏份不是特别多,但为其设计的台词与成长线还是相当考究的。

    其实在第1集里,从五竹木讷单调的回答、零零散散的记忆与那句“只要速度足够快”,我就已经意识到他是机器人(偃甲人)了。大概是因为我是《古剑奇谭》的游戏粉,一台人形机器混在真人堆里久了,就渐渐进化出了人类的情感与思考方式,突破原始设定的禁锢,完成智能Al的独立行走,傀儡啊偃甲啊机器人啊应该走的都是这个风格路线。

    我很喜欢剧里对五竹两次觉醒的设定。第一次是在进京前夕,在范闲宠溺又关切的小眼神中,儿子和老娘说了同样的话,系统卡壳,让他想起了叶轻眉留下的线索。第二次是在开箱读信的时候,五竹的笑与那句“那我想她了”。其实五竹演员的武戏很惊艳,安安静静的文戏却真的很普通,在开篇第一幕与陈萍萍的对手戏里,气场完全被对方碾压,但读信这一段的演绎,真的有触动到我。

    在澹州,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穿梭于树林中;在京都,一前一后两个黑影出入皇城;到北齐,他们可以分道扬镳,他亦相信范闲可以独当一面。腿部挂件的独立史,不外乎如此。


    十一、乱世浮萍——记司理理

    女人是水做的,如果说林婉儿是外柔内刚,那么司理理就是内柔外刚。

    身为南庆皇室大权旁落的一支,却流落于北齐做了暗谍,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个势力之间,在夹缝中寻找生存。她总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总是不得不听命行事,腹背受敌步步惊心是她生存的常态,这就是司理理,一个始终无法摆脱命运控制的可怜人。

    司理理是脆弱的,她没有朋友,间谍的身份剥夺了她吐露真性情的机会,她并不坚强,只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心中无光的人,才会格外畏惧黑暗,这就是范闲在鉴查院大牢里能够撬开司理理嘴的真正原因。上善伐谋,攻心为上。

    花船初逢,他给她下了迷药,夜不归宿,她就知道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千里追捕,夜审问讯,他对她的恐吓,让她觉得他心机深沉心狠手辣。在回北齐的路上,她一直以为他会再次出手,所以她一直握着一根簪子,最怕防不胜防。

    司理理与范闲的破冰,来自范闲的那句“是世道的错,两国交战,你没有错”,这让她第一次重新认识了眼前的这个男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心怀叵测,不是所有的一举一动都心有所图。他说,“我送你回家”,他无情地拆穿了她“想杀不敢杀,想死又不肯死”的懦弱,他让她放心戒心轻松上路。生命里,第一次有人点亮了她内心深处的灯塔,那个人,就是范闲。

    为范闲挡箭,是司理理潜意识的动作,仿佛就是溺水的人要死死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而调侃春药,只是一番试探,范闲的手足无措反而更让她心安,至少证明自己没有看走眼,他确实是个正人君子。

    范闲给司理理解药,司理理彻底沦陷在范闲的人格魅力里。在司理理的眼中,范闲是第一个肯为她冒风险的人,第一个对她好却无所图的人,第一个相信她不会反水的人。司理理对范闲的感情迅速升温,虽然这永远只是一个单箭头,司理理的一头热。而在范闲眼里,司理理只是一个弱女子,一个可怜人,他对她有怜,但却无爱。司理理与范闲的对话,永远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尬聊。在这个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里,司理理鼓起勇气表白,只是为了让自己临别时不再留有遗憾,她也明白,对范闲的情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其实,她是羡慕的,真心羡慕那个范闲心中让他牵肠挂肚的女子,只可惜,不是她。


    十二、深不可测的陈萍萍(41-42集)

    陈萍萍这个角色一出场,我就想离他越远越好,不同于庆帝霸气的压迫感,他总给我一种危险的气息,虽然看起来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也是轻言细语,又行动不便,在他身上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和蔼可亲,我想,这就是演员演技带来的人物气场吧。

    庆帝、陈萍萍、范建一同长大,但注定庆帝与陈萍萍之间会互相防备,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一类善于隐藏自己情绪以至于令人无法琢磨的人,相比之下,范建就要实诚许多。

    一段编造了十多年的谎言,一个从婴孩时期就开始运转的棋局,一个放任对手寻找谜底的猫与老鼠的故事,一个请君主动入局的机会,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谎言中夹杂着真相,真相又被用来误导。这是一场人心的博弈,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胜了,却没想到早已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陈萍萍虽然说庆帝才是那个操盘手,但事实上这到底是谁的局,却早已分不清了。编撰一个的故事并不艰难,要把这个故事在多年里一步一步渗透出去需要的是耐心与恒心,而真正可怕的是,这所有虚构的故事确有其事。在听到对范闲多年的安排后,范建是愤懑的,气的是他们赌上了范闲的安危;在听到陈萍萍说那个孩子确实存在时,范建应该是毛骨悚然的,完全看不透的,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他草草聊了几句就落荒而逃。

    陈萍萍是深不可测的,鉴查院在他的操控下,对各种情报无孔不入,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牌有多少,他也终究会是庆帝巩固皇权路上的绊脚石。在庆帝面前,陈萍萍看起来很顺从,嘴上说着自己只效忠于庆帝一人,但从来都不输气场,看似和谐的君与臣,其实只是一场戏,彼此间心知肚明。陈萍萍不是宫典,敲山震虎对他来说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变成他眼中的闹剧。所以,唯有彻底把他铲除,帝王才无后顾之忧。

    陈萍萍是狠辣的,他坐看鉴查院内斗,最后清理门户铲除异己。陈萍萍是深沉的,他不动生色地试探各处主管,偷偷锁定了嫌疑人员。陈萍萍是长情的,叶轻眉走了许多年,他把对她的那种怀念,悄悄寄托在其儿子身上。与庆帝的博弈,陈萍萍必定是输家,从他迈出更在乎范闲的那一步开始,他就已经彻底输了。他紧紧握住鉴查院的权力,就是想多撑一天算一天。而当范闲开始抢夺权力开始,他的生命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一条看得到尽头的绝路,他走得那样从容,他是个狠人,不仅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PS: 再聊聊肖恩是否知道范闲身份有问题。我觉得以肖恩的敏锐度,看到范闲对叶轻眉超级好奇,以及听到叶轻眉给庆帝生了个孩子很激动时,应该是会有所怀疑的。只不过将死之人,也懒得再计较太多了,他是看得到范闲的真诚的,就当留个念想,骗骗自己罢了。


    十三、兄弟情谊——记海棠朵朵

    司理理说她羡慕朵朵,因为她活得自在。确实,海棠朵朵活出了自己的个性,她不愿做北齐宫里的圣女,更爱当山野中的精灵。

    海棠朵朵与范闲之间没有什么爱情的火花,反而更倾向于哥们儿义气,豪爽而直接。为了取信于太后,他不得不以爱慕她为挡箭牌,他为他的莽撞唐突而局促不安,她却潇洒地嘲讽他的小心翼翼。太后寿宴,她替下师兄与他双剑共舞,在外人眼里看到的是他们的风花雪月,而于他们自己来说其实只是义薄云天。她提醒他做戏要演全套,又不忘劝他多用冰水洗澡来泻火,她与他之所以会毫无矜持的自来熟,是因为跨越了性别的鸿沟,但与此同时,也泯灭了其中的男女之爱。

    对于范闲来说,海棠朵朵是个特殊的存在,她就是她,超越这封建社会里寻常女子的存在,能与他这个现代人谈天说地,却又不是他心中的理想型。海棠朵朵是另类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他装作要杀肖恩,她就放心地让他先杀;他对她吟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她却教育他海棠不能淋雨。在这个皇权至高无上的世界里,他身世的烦恼,也只有说与她听,才能得到一个不带滤镜的平常心听众的反馈。她嘲讽他编一个皇家身世的故事,其实也是在告诉他去摆脱身份的枷锁,范闲就是范闲,无论他出身几何,他还是那个真实的他。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她说,他们还会再相见。的确,世间能得一知己,人生之大幸。


    十四、沈重的选择

    他是北齐的肱股之臣,他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花无百日红,高处不胜寒,功高震主的深渊依旧在向他招手,而范闲的到来,就是敲响了他生命倒计时的丧钟。

    开放情报买卖,大大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但同时也摧毁了谍报消息的机密性。沈重想要的是南庆内乱,想要的是北齐南下一统江山,自然也就不支持这种偏安一隅的治国理念。再退一步讲,在北齐兴起的情报买卖,离北齐国都太近,南庆终究是天高路远传信缓慢,即使在贸易往来上两国是双赢的局面,但从消息来源的把控上终究是南庆占了上风,长此以往,北齐的消息将逐渐公开透明化,而南庆损失的只是钱财,这本身就是一场饮鸩止渴的骗局。

    沈重,从毫无根基爬到如今的位置,绝对是情商与智商并存,但是,没有家族势力的支持,又无法光明正大的扩充自己的势力,终究是他从政路上最大的隐患。在换俘一事上与范闲的周旋,让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随着太后与上杉虎关系的缓和,这种危机已经彻底浮出水面,太后恩典的溃散只是时间的问题。沈重在寿宴上直接顶撞太后,看似鲁莽,但实际上只是在试探太后对自己的信任与容忍的底线。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权势都是太后给的,没了太后的信任,他也就没了一切,与其无声无息的退出北齐的舞台,还不如在恩情尚存的时候殊死一搏,成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失败了命里无时莫强求。

    最后一集里的追杀,我认为并不是演戏,沈重的A计划就是诛杀使团,永绝后患,倘若成功,不仅仅解决了北齐被逐渐同化的隐患 ,北齐处于国家立场的考虑也不会承认沈重杀人灭口一事,他重回朝堂,还是太后最得力的依靠。放任妹妹去通风报信,于A计划来说无伤大雅,使团也就那些人,沈重带着一群人来围剿,沈婉儿的提醒最多也就是防个偷袭而已,搬外援救兵是绝对来不及的。此外,沈重还有一个保底B计划,当A计划失败时,至少可以保妹妹后半生平安,这也需要婉儿自己到场才能执行。当沈重看到小皇帝的兵马时,他就知道自己围剿无望了。时也,运也,命也,至少B计划奏效,对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一丝安慰。

    沈重不是看不清局势,只是他早已没了退路。退无可退,才是这个角色人物最大的悲哀。


    十五、言若海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豆友点名让我分析一下言若海,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说说他。

    言若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也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第12章里,我写了陈萍萍,但也仅仅是围绕着套路肖恩设局这一件事来分析,而他与庆帝范建三兄弟的事,他与叶轻眉的过去,他与鉴查院的过去,以及他心中真正要下的一盘大旗,我都没有细说。因为,《庆余年》的故事只讲了三分之一,很多细节与逻辑关系,需要更多的事实佐证,才能更加准确的分析出它的因果轮回。

    言若海,这个角色可发挥的空间比陈萍萍要小许许多。有人说看不透他这个人,不知道他是正还是邪,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他的众多故事只是抛了一个头儿,根本就没有下文呢。

    在这一季的剧情里,言若海只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儿,就是“找出鉴查院内奸朱格”。随着范闲抵达京都,言若海这个角色正式登场。表象性格,言若海这个人是条理清晰原则分明的,他会用鉴查院的各种标准来约束众人(包括范闲王启年),他对院长陈萍萍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十分尊敬的,他对陈萍萍下达的命令是言出必行的。所以,在剧情的中前期,会发现这个角色有些分裂,表面上看起来刚正不阿,但是背地里诋毁院长,挑拨院内的反动势力起义,后来,当内奸朱格被抓出后,这个角色的分裂感被编剧给“平反”了,原来一切都是在响应院长的安排,他所表现出来的逆反情绪原来都只是在演戏,他只是在执法钓鱼。

    然而,在上面的那段戏中,言若海的表现又有几分真几分假呢?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21集里有一段言若海与陈萍萍的对手戏,陈萍萍先点出鉴查院可堪大用的主事只有他和朱格,下一任鉴查院的主人总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然后转而试探他对范闲接手鉴查院的看法,言若海此时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他的反应是对陈萍萍安排的服从,既没有表现出自己失了继承资格的失望,也没有表达自己对范闲这个准下一任领导寄予厚望。而这段戏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交谈的结尾,言若海问“刚才如果反对,你会杀我么”,陈萍萍答“共事多年,何至于此”,而言若海却回应“共事多年,所以我才知道你刚才是杀人的眼神”。言若海敢于直接反驳陈萍萍话里的言不由衷,就说明他足够了解陈萍萍的底线,也不怎么惧怕陈萍萍强大的威慑力。他并不完全相信陈萍萍的话,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他自己的态度与对答或许还藏着几分隐瞒。相比于燕小乙对长公主信誓旦旦的宣言,言若海的态度就让人很难以捉摸了,说不出多顺从,更谈不了多反对。以目前剧情里的信息量,真的还无法确定他究竟是效忠于鉴查院,还是效忠于陈萍萍,还是对自己掌权也有一种渴望。朱格的态度,在他将死之时已经揭示分明,朱格效忠的是鉴查院的信仰,虽然他找了一条错误的解决途径。而言若海,他是一个比朱格更深邃的人,一切皆有可能,这也就是他自带矛盾的地方,还需要更多的剧情才能进一步判断。

    说完了言若海自己,再说说他与言冰云的关系。虽然经过范闲的推测,言冰云很可能不是言若海亲生的,可以从言若海对言冰云的疏离,对言冰云的严苛要求,以及听到换俘消息时的坚决抵制,找到一些模模糊糊的“证据”。然而,这一切也同样可以解读为爱国主义的信仰,先大家而后小家。最近编剧采访时又在放各种烟雾弹,也许第二季的时候,真的告诉大家范闲的这个推论只是一个误会,而真正的肖恩之孙,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战士。

    总之,言若海的大多数人设,还是一个迷。


    十六、详解肖恩之孙布局的可操作性(41-42集)

    让范闲来冒充肖恩之孙,这个惊天大局看似耗时长、环环相扣,但其实细品下来,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人,操作难度并不高。

    首先,要找到一个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婴儿:第一出生年岁相近;第二,身世来历不明;第三,真正的身世很难被查到。范闲是庆帝与叶轻眉的私生子,叶轻眉来历不明,庆帝的私事又是皇家秘密,这层身世关系本来就很难被调查清楚。后来范闲以范建的私生子身份外放寄养,本来就不是亲父子,假的终究是假的,这层微妙的血缘关系自然而然也容易受到大家的质疑。范闲的亲生母亲叶轻眉不仅来历不明,而且死因也不明,这个世上熟悉叶轻眉的人本身就不多,范闲必不会大张旗鼓的去调查母亲的过去,更不会轻易的说出自己的生母,以防引起更多人的觊觎与怀疑。由此可见,不是庆帝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做棋子,而是范闲是唯一的选择,而且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选择。范闲出使北齐,庆帝把军队压在边境,说他不紧张范闲的生命安全,绝对是假的。

    接着,再说说多年布局的操作手法。范闲被养在澹州,远离京都,并不是仅仅为了这个局,庆帝陈萍萍范建也同样希望范闲能够在远离朝堂的地方自由成长,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也更容易把身份隐藏下去,这本来就是范闲的成长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范闲终究是要回到京都来的,不论是鉴查院,还是内库,或者是皇家势力,回京,也在范闲的成长安排中。范闲需要有一个重大贡献来奠定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无论是为了接手鉴查院还是内库,就算没有出使北齐,也会安排他去做别的事情,这些也在陈萍萍与庆帝的计划之中。

    其实这十几年来,肖恩一直被锁在鉴查院,所有的事情都是陈萍萍讲给他听的,这个局里真正的操作步骤,仅仅只是“陈萍萍讲故事”而已。陈萍萍讲的是一个私生子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不是肖恩的孙子,而是庆帝的儿子。肖恩会觉得这个故事无比真实,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真的,所以一切才合情合理没有漏洞。最难以拆穿的谎言,就是十句话里,九句真,仅有一句假。

    最后我们说说布局的目的与期盼。神庙的一切都是迷,只有苦荷和肖恩知道真相,逼这个世上仅有的两个死守秘密的人开口,本来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吧。如果说范闲是这盘棋的棋子,其实不如说肖恩之孙这个局只是范闲成长里顺水推舟的副产物,倘若成功了,喜得硕果,如果失败了,大概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吧,只能认命该如此,命中注定神庙的秘密见不得光。


    十七、详解言冰云人设的立体性

    有些人说,看完了这个剧,还是觉得言冰云这个角色弱弱的。在第9章里,我按照剧情顺序详细解读了言冰云的戏份,而在这一章里,我从整体入手剖析一下言冰云这个角色。

    言冰云的剧情分为两条线——感情线与事业线。

    先说感情线,言冰云与沈大小姐相爱却无法相守。故事留白了他们的相识相知,是从言冰云被抓开始说起的。围观群众旁视角里几笔描述,经过范闲的一系列推理,共同补全了当时沈大小姐歇斯底里阻止禁卫军带走言冰云的画面。随后跟上的是范闲拦截沈大小姐的剧情,沈大小姐亲自送饭,让贴身丫鬟去抓药,对范闲的话虽然半信半疑却仍愿意配合救人。爱情线里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反差:女方爱得似火,烧得猛烈又不顾一切,凡是存在的机会坚决迎难而上;男方沉静如水,看似矜持却暗流涌动,每一次面对面的机会都在克制与坚守。这对儿cp有三段对手戏,第一段在囚禁别院,第二段在驿馆,第三段在回程路上。三段对手戏里的沈大小姐都是热情张扬的,一举一动都是爱,而以女方为参照物,男方第一次的态度是坚决回避的,第二次的态度是表面坚决转身惆怅的,第三次看到女方在自己面前倒下是愤怒难过的。水与火的交融,究竟是水扑灭了火,还是火煮沸了水,这才是这条感情线真正的张力。

    再说说小言公子的事业线。小言公子是一个未出场就已经获得各方角色褒奖的人物。范闲回京的马车上,王启年说他年少有为,因为北齐情报网经营不佳才让他顶上,简言之,小言公子是去谍网救火的。剧中安排,言冰云潜伏于上京的时间并不长,在没有认全谍网全部,仅仅靠单线联系的条件下,依然传出多份重要情报,奠定了边境战场上南庆的胜利,这是他能力卓绝的体现。小言公子的暴露,是由于李云睿的出卖,并非自身失职。庆帝认为哪怕用肖恩与司理理两个人也值得换回言冰云,即使南庆作为战胜国也在换俘一事上有所妥协,这是对言冰云价值的肯定,对他的价值超过肖恩的肯定(即使庆帝觊觎神庙的秘密,他能够做出换回言冰云的决定,又不被全天下质疑,就说明这个决定还是合情合理的比重更大,大家都认可小言公子的价值)。

    再谈小言公子的对手戏。小言公子在气场上是绝对力压范闲的。

    第一场对手戏,范闲回京路上。范闲的提司腰牌是费介私自授予,本来就不是正式公开受到全鉴查院认可的,小言公子以“残忍好杀品性顽劣”为由收回,从鉴查院与庆国的利益出发,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只不过范闲也不是省油的灯,言冰云又重任在身有所牵绊,遂以潜伏北齐的大局为重而选择不再纠缠,这一场隔着车帘的对决,范闲没有赢,言冰云也没有输。

    第二场对手戏,囚禁别院。具体分析内容我在第九章中有详细展开。这一段戏是言冰云气场绝对碾压范闲的。范闲的任务是救回言冰云,所以能不能救成功还要看言冰云陪不配合,信不信任他,言冰云才是大爷,范闲要考虑到他的戒备心,要博得他的信任,而范闲才是那个需要出门看黄道吉日的打杂儿的。

    言冰云被救回后,和使团众人有一场群戏,刚进门就有一大群人嘘寒问暖,直到被几个人一起扶着送进屋,足以看出大家对言冰云的重视与尊敬。

    此后,言冰云与范闲的争执,除了互相试探,其他都集中在对鉴查院以及院长陈萍萍的态度上,总的来说,其实是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在摒弃信仰问题的共同合作时,两个人又总是能达成一致。在口头争论上,言冰云不蹙范闲,而在实际行动中,范闲却要依靠谍网势力的辅助,总的来说,还是言冰云占上风。

    如果说言冰云沈婉儿是水与火的交融,那么言冰云与范闲就是冰与冰的摩擦,两个冰块在不断地摩擦碰撞中,融化了边界,最终和谐地黏在了一起。由此可见,无论是感情线,还是事业线,言冰云的戏份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十八、详解司理理人设的立体性

    同是密探,我们来对比一下司理理与言冰云的剧情安排。(主要分析司理理,对照第十七章内容。)

    两个人的故事,都是从与范闲的交汇处讲起的。司理理与范闲的第一面是在花船上,两个人各怀鬼胎,相互掣肘,又彼此约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司理理的第二次出现是在郭保坤案作伪证的时候,顶住一切压力,又在事后与范闲彻底撇清关系。接着是布局逃离与陈萍萍的黑骑阻截。在这个阶段里,司理理是刚强的,是果断的,是机敏睿智的,是有大局观懂得取舍的。同时,遣散属下的细节,也能反映出她本质善良,懂得体谅保护下属。

    第二个阶段,是司理理被抓,收押在鉴查院大牢里。她性格上的弱点在这个时候开始显露,无论是在范闲提审的时候,还是经历鉴查院内乱的时候,范闲与陈萍萍让她感到恐惧,人物角色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脆弱。同时,在林相的人提审之时,她又恢复了第一个阶段里的刚强与智慧。

    在返回北齐的路上,马车上发簪的那场戏,是司理理这个人设的高潮。司理理从最开始的伪装,到被范闲拆穿心思后的恐惧,再到歇斯底里的彻底崩溃,到最后在范闲的安抚下逐渐评价,最终学会信任与吐露自己的身世。两个人的飙戏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完成了人设从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的转化,至此以后,司理理对范闲愈发心动,却在进宫前表白后,将一切戛然而止。

    《庆余年》编剧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在每个人设的性格刻画上点到即止,不是闷头平铺直叙,而是把不同的性格与不同的正侧面描绘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相互穿插,从而织成一张网,笼罩于人设的四面八方。但与此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因为这些人物不仅仅活在自己的台词里,也同时活在别人的对话里,活在别人的算计里。而作为演员,不仅仅要深刻理解自己的独角戏与对手戏,更要通读整个剧本,从另一些与自己出镜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去寻找别人眼里的自己。

    潜伏人员是辛苦的,他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得已,他们看似坚强,其实也同样敏感脆弱,当他们脱离潜伏的岗位时,总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回丢失已久的信任与放纵,司理理如此,言冰云亦是如此。司理理的睿智取舍贯彻了整个人设线,辅助性格里,偶尔风情万种,偶尔脆弱难堪,偶尔冷嘲热讽,偶尔刚硬决绝。而在言冰云的人设线里,贯穿始终的应该是最高信仰,辅助性格里,有对爱情的向往与呵护,有对身份的坚守与隐忍,有对伙伴的猜疑与试探,也有对背叛的愤怒与鄙夷。其实两位密探的人设都很立体,只不过演员的完成效果有明显差距罢了。

    (全文 完)


    【1】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赤焰犹在,长林永存

    //movie.douban.com/review/8997430/

    【2】雪中悍刀行

     8 ) 原著粉,书龄八年,很好看,不明白打一两星说些怪话的是哪路妖怪

    我从11年开始看起点网文,14年看将夜,15年入坑庆余年,买了实体书,其实比不上很多有年纪的老书粉。但15年开始关注ip小说改编剧,至今有四年,也看了十几二十部改编剧了,说真的,庆余年确实是我见过最好的了,私以为可以跟琅琊榜比(看到这句有意见就自动忽略吧)。

    不是谁的粉,看过这本书,看到剧改编,改得好,很开心(这句话有没有很猫腻666)。

    有人说我吹,确实,有点个人感官的成分,但我看了这么多年书,追过那么多改编剧,压抑了很久,难得看到一部好看的,难道不能欢欣鼓舞?有些话憋在心里,不吐确实不快。

    编剧王倦就不用说了,在广电重压下戴着镣铐跳舞,还原小说的基础上又加了笑点重重,诙谐而不失宏大,简直是神仙。

    主演,有一些嫌弃男主的,也有几个不喜欢女主的,我看了演员表,发现年轻演员都是小有名气又有演技的,非常喜欢这样的选角方向。诚然,不管再怎么优秀,他们在一些人眼里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你要个好看的,会嫌弃没演技,于是找个没那么好看的,又嫌弃不够帅?能请来这样的主演,是很有诚意也很令人满意的了,至于你说要个又好看又有演技的,不好意思,在今天市场上,这种太少了,不,是压根没几个,就算有,人家也有档期,价格也贵,你当演员是白菜?你说来就来?在我看来,两位主演颜值和演技并存,是能请到范围内最好的选择,能担得起这部剧!

    再有服道化布景特效,打光亮了,你们嫌太绚烂滤镜过头,打光暗了,又说死亡打光,在宏大的权谋场面下,偏阴暗其实是符合主题的,庆余年是腾讯主打的电视剧,之前想上星,投资也特别多,自然也不缺服装道具特效的钱,就我一眼看来,服装布景还是挺舒服,也符合审美,唯一不足的是长公主太阴暗了,李小冉明明那么美。

    我以为豆瓣会很多人吹,甚至自己都懒得加入吹了,这部剧也有很多吹的依据,我加了几个千人大群,书友们都在说好,没有五星至少也有个四星吧?但没想到,往底下翻了翻,竟有不少无脑黑,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理由更是滑稽,还装原著粉,原著写了啥你们真的知道吗?不用怀疑,这种要么就是没脑子,要么就是对家见不得庆余年好,水军故意抹黑。

    无论是剧情,演员,特效,布景,服道化,都是近几年国产剧中的顶尖,绝不是那种披着假皮卖货!暑假被抛锚录扎的心终于回来了。我不明白,如果连这都嫌弃,那你们还有什么电视剧可看的?

    有说我是某剧粉的,见不得对家好,跑过来一星,属性我不太会看,也看不明白,但要真这么想,这种人简直就是行业毒瘤。作为国产剧的一名普通观众,但凡有好的改编,我都是特别欣喜的,论小说我很爱将夜,今年很多剧我未必喜欢原著,但我却希望能获得更好的评价,超过将夜,为什么?因为我希望国产剧的水平步步高升,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为了一己之私抹黑对手,这种人恶毒至极!

    还有说我是某某粉,为某某而来,结果发现其他太差,这种你们也信?带粉籍属性的才是都在打五星,巴不得分数高一点,哪有这样故意挑拨抹黑的?

    还有说看不下xz粉四处刷,这个没毛病,我和很多书粉也不喜欢啊。但因此打了一星,莫名其妙,你们自己想想,难道谁会因为一个弹幕就否定了整部优秀的电视剧?我问了群里不喜欢他的书粉,这种是什么心态,他们都很生气,说除了水军黑子,哪个书粉剧粉会这么做?都知道他演这剧的时候还没火,只是正好现在火,就故意把话题引向讨论度高的演员,挑拨离间吗?!

    我作为普通观众,所希望的,无非是国产剧越来越好,我剧荒的时候有剧看,几位看不得不美剧的群友们能快乐追国剧,这当然首先要国剧拍的好,终于,《庆余年》做到了。在好剧频出的今天,粗制滥造的资本操作逐渐活不下去了,于是有人见不得庆余年好,想方设法地抹黑,拖行业的后腿,真没有良心!对于这种人,我只有一句话:呸!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